郑升旭:从张维迎新论到学术反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7:36 华商网-华商报 | |||||||||
■郑升旭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最近又有“新论”了:“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改革必须补偿现有利益群体”,“改革使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其次是工人,接下来是农民”。为了堵住反对者的嘴巴,他进而说:“正确的观点是不需要投票的,否则就谈不上尊重科学。”(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那么,我们首先从什么是科学谈起。科学无非分为“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两类,“事实判断”就是真假判断,也叫实然性、必然性判断,而“价值判断”就是好坏判断,也叫有用性判断。“科(领域)”所以成为“学”者,就是在这两类其中之一要有新领域、新方法、新见解。而张维迎的上述“新论”实在未见在这三“新”中有自己的成果,谈不上是科学。例如“谁受益”的判断,虽然属于“事实判断”一类,却属于人们的常识问题,压根儿谈不上学术的“学”。张维迎的判断倒过来说,就是农民受益最大,领导干部受益最小。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身居社会中,鞋合适不合适只有脚指头知道,还要你“论述”吗?这里还有个逻辑矛盾,既然农民是受益最大者,也就是张教授所说的改革中要尊重的“既得利益”者,为什么还要包括他们在内的全体公民给“受损最大”的领导干部“补偿”呢? 还有个概念错误,据我所知,改革正是为了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而不是以“保护既得利益”为“前提”,这也应当是常识。当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张教授要“尊重”的“既得利益”者,显然是指“富有阶层”和“领导干部”,那么,这和温家宝同志提出的“穷人经济学”不是互相矛盾吗? 作为学者的张教授,我相信不会不知道,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著有论述市场经济规律的《国富论》的同时,还著有《道德情操论》,他在后一著作中说:“市场不可能孤立于人而存在”,“一个没有人情味的市场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成为没有人情味的人。”即使在《国富论》中他也有一段名言:“有大部分成员陷于贫困悲惨状态的社会,绝不能说是繁荣幸福的社会。”一句话,市场经济仅仅是手段,人才是目的;公平正义是社会的坐标,也应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我们的社会应当逐步接近它,而不是相反。而维护和扩大“非公平”、“非正义”的“经济学”,人们完全可以弃如敝屣。 真正的科学的“观点”当然不需要“投票”,但践踏人们常识、搞族群歧视(往往是歧视弱势群体)的“伪科学观点”的发布者,人们却可以通过“投票”否决他。对于“伪科学”,我们不妨也学学韩国揭露论文作假者黄禹锡的做法,查查这些伪科学的发布者是否有利用公共领域谋取不正当私利的行为,例如有没有利益集团的变相贿赂与授意?这应当成为我们学术反腐的又一个重要方面。(作者系西安工业学院人文社科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