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应正视国有银行改制的标本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14:55 浙江在线

  发改委主任马凯日前表示,今年将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坚持国家绝对控股,完善它们的内控机制和管理制度。马凯说,金融改革是今年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制取得重要进展,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提高,资产质量改善。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引入战略投资者,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开始启动,交通银行在香港上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全面展开。 (3月2日《中国证券报》)

  观念、体制和企业、老百姓太紧密的关系……使得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发改委之所以决定在数年内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进行突破,是形势使然。这个形势反映了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不够完善的。这中间,金融改革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深化改革无疑是最大的问题。有专家评论:在市场方面,二十几年前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为今天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越到后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的原因是违背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要求,限制了人们自主发展商品经济的积极性。国有银行的发展就是如此,曾经为了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网点、人员,按国家指令性计划对国有企业发放贷款……而如今,这些已成为自身沉重的负担。

  作为维系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各项市场份额都占据了我国银行业的半壁江山。在中国

银监会所监管的27.6万亿元资产当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就占了15.19万亿元。而且,四家银行各项贷款和存款分别占全国金融机构的60%左右,并承担着全社会80%的支付结算服务。他们在
中国经济
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为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本身能否稳健经营、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然而,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企业关、停、并、转和政策性破产兼并、盲目重复建设、亚洲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标准提高等多种原因,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

不良资产包袱重、资本充足率低、经营机制不完善等不少困难。拿资产质量来说,截止去年底,已实行五级分类的银行不良贷款率平均为18.74%,其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不良资产率仍高达21.38%;相比之下,股份制商业银行为8.4%,外资银行则仅为4.26%。资本充足率是银行核心资本与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是衡量一个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而这又是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软肋”。与此同时,盈利能力不高也制约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一方面是国有商业银行平均不到5%的资本充足率,另一方面是高达20%以上的不良资产率;一方面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如此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是如此令人担忧的现状,国有商业银行这个“巨人”面对国际贸易大幅度增长的资金流动、跨国企业扩展等等的冲击,已经没有退路,只有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才能生存。作者:王加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