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吃救灾款为何“吃国内”不“吃国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14:57 金羊网-羊城晚报

  □张麦

  审计署日前发布《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结果公报》。公告中惟一受到“良好”评语的是印度洋海啸中国救灾资金。审计署公告称,印度洋海啸中国政府对外紧急救灾援助资金、物资的管理及救援费用支出的总体情况良好,未发现虚报冒领、挪用、贪污、私分等违法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3月30日《南方都市报》)

  中央下拨及地方筹集的各种救灾资金,被地方“偷吃”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国家审计部门、灾区百姓对此恶劣现象更是了如指掌。可奇怪的是:此次公布的多项审计内容中,惟有印度洋海啸中国救灾资金,不存在虚报冒领、挪用、贪污、私分等违法违规和损失浪费“常规”问题!“吃”惯了国内救灾资金的大嘴们,终究未能对国际救灾资金“下口”。

  国际救灾资金未能被“偷吃”的原因,我想主要不外乎:国际性救灾资金在管理使用上具有特别严密和严厉的制度,则即便很想“偷吃”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更没有“偷吃”的机会。再回头来看国内的救灾资金,之所以总有被地方政府严重“偷吃”的现象发生,也正是国家在对这些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上,或者监管制度漏洞多多,或者对已被揭露出来的“偷吃”行为,往往采取避重就轻的处置方式,使违规违法的人没有付出终身难忘的“违规违法成本”;于是,处罚上的浅表层“伤疤”,就使处罚对象们迅速“忘痛”而继续为非作歹。

  常识告诉我们,任何人欲违法乱纪,首先都得掂量所将付出的“代价”,违规动用救灾资金的“偷吃”者们,自然也不会例外。正因为政府现行的国内救灾资金管理上既存在很多漏洞,并且对违规动用国内救灾资金行为的处罚,又不是怎么严厉,甚至有时的处罚,搞点文过饰非的把戏,也能草草地收场。于是自然就有人敢对国内救灾资金,公然地“动手动口”了!

  “大嘴”们不能和不敢“吃偷”国际性救灾资金,其实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国内救灾资金管理经验,那就是:在国内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上,要照搬国际性救灾资金的管理制度,要照搬动用国际性救灾资金的惩罚手段,总之做到两个字,即管理使用措施上的“严”,对违规行为惩罚上的“狠”。倘能这样,我想在救灾资金的使用上,就能实现“国际国内一个样”的理想局面,灾区灾民的救命钱物,便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