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贫困县焉能打“文化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5日00:05 红网

  这年头,越是贫困的地方,越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把炫耀摆阔当作一种“时尚”。继挥资数亿元操办首届“姓氏文化节”之后,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今年10月将举办第二届“姓氏文化节”,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该活动列入为老百姓做的10件“实事”之首。(5月4日中华网—《小康》杂志)

  贫困县适当打打“文化牌”,做大做强县域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本无可厚非,但
关键要考虑当地的承受力和百姓的受益程度。像淮阳打着“一年建设,十年还债”、“会战一百天,淮阳变新颜”等口号,投入几个亿来办“姓氏文化节”,明显超出了百姓承受的范围。因而村民抱怨:“村里本来人均只有5分地,县里一下子占了3分多,今后口粮都不够了”;公务员责备:“我们的工资现在只能够拿到老工资的80%,更不要说可以拿到每个月甚至是每年的奖金了”; 退休干部担心:“摆谱办节的财政缺口会不会分摊到百姓的人头上”;更有人质疑:在热热闹闹的“文化节”之后,除了留下花巨资兴建的迎宾大道、古人的陵墓之外,还能留下什么?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今不少贫困县的官员都处在捉襟见肘的经济生态下,平时很难有露脸的机会,经济发展若循序渐进,短时间内也难有起色,因而不切实际地照葫芦画瓢,借“节”造势,“制造”亮点,便成了一些领导打造“政绩”的“法宝”,成了一种“潜规则”。这不,当淮阳再度举债办节的“实事”一出炉,不仅吸引了上级领导的“注意”,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使得淮阳这个长期默默无闻、不为外界所关注的县城“名扬四海”,激发了社会各界对这一事件的参与和评论。

  要知道,动辄花数亿元来办一个可办可不办的节,在发达地区或许算不了什么,可在贫困的淮阳,这笔钱可以为群众解决多少困难,让多少贫困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啊!把如此劳民伤财之举位列百姓“实事”之首,说明当地领导根本没有把为官执政的立足点落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宗旨上,在“任意行政”、“好大喜功”等方面的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这种现象警示我们,在“形象”、“面子”、“注水数字”确实有用的浮躁环境里,“摆谱”制造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还在不时变着法儿粉墨登场!

  由是观之,淮阳县兴师动众举办的第二届“姓氏文化节”,即便披上了“老百姓十大实事之首”的外衣,也脱不了“政绩工程”的干系。这样的“实事”只能是官员的“实事”,是他们为寻求升迁刻意打造的一个“平台”,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同。老百姓所想要的实事就是政府要切切实实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为百姓排忧解难,为百姓发展经济出谋划策。此说从《小康》杂志就此进行的的专项调查问卷中也可得到印证——当问及“您认为政府应加大对什么领域的投入”时,77%的人回答了“增加百姓的就业渠道”和“增加百姓收入,改善百姓的生活”。

  我们欢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但不能饿着肚子来“摆谱”办节,更不能容忍“形象工程”披着“实事”的马甲来忽悠百姓。为此,一是要大力整治官场浮夸风,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政绩评估体制;二是完善干部任用体制,不能让那些靠吹吹拍拍的官员尝到甜头,不然后来者会纷纷效仿,“摆谱”就会成为风气;三是地方政府为百姓办“实事”,不能完全由少数官员说了算,而应该让百姓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四是完善监督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如果我们的制度既能让摆谱者吃不了兜着走,也能追究相关部门的领导责任,看谁还敢这么放肆打着办“实事”的旗号来忽悠百姓?

作者:高福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