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防汛体恤危旧房居民是理念进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4:56 新京报 | |||||||||
“干渴”的北京即将迎来汛期。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北京首次把转移危旧房居民写入防汛预警方案,详细规定了启动预案的标准:一旦出现持续大雨,日降水量达到50毫米以上时,将根据危旧房情况安排居民转移;第一次编写发放14万本汛期应急手册到每户危旧房居民家中。(6月25日《法制晚报》) 政府要建立以防汛为内容之一的城市防灾体系,优先扶助弱势群体是一个着重点,
下个月,北京将进入主汛期。缺水的北京,其实需要降雨“来得更猛烈些”。但是,这样的城市整体期待,也意味着城区危旧房可能遭到强降雨威胁。在北京,危险老旧房在城八区就有325万平方米,涉及居民44.1万人。其中,危旧房绝大部分是平房,集中在大栅栏、三眼井、牛街、法华寺、金鱼池和天桥。 所以,即将到来的雨季,对为数不少的危旧房屋的居民来说,可能是一个危险不期而至的季节。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会被忧虑和忐忑不安缠绕:“来得更猛烈些”的降雨,对他们将是一种“猛烈”甚至是有着生命危险的折磨,因为他们的栖身之处,随时可能为风雨所破。因此,关注处于危险之中、自我防护能力不强的危旧房中的居民,切实保障他们的人身、经济安全,是城市防汛不可缺少的重要民生内容。 但是,以往的城市防汛,对危旧房中居民的关注,多是危险即将到来甚至已经发生之后。当暴雨马上来临或者已经泻下,无论是政府救助,还是居民自我救护,都显得仓促。 无疑,防汛最需要做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工作。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防汛中,对河流、湖泊、交通、工程的防护很重要,但对居住在危险系数高的房屋中的人们的救助,也很关键。将群众遇险安全转移写进防汛预警方案,发放应急手册等备战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危旧房居民生命财产的保障。因为有了城市防汛系统的科学化、制度化,在详细的备战计划指导下,一旦发生汛情,政府的救助将会更加有章可循;危旧房中的居民,由于提高了自身的救助意识和能力,也会大大消除对持续降雨的恐惧和忧虑。 不过,如何应对汛期给危旧房居民带来的极度危险,除了将其安危纳入城市防汛预警方案,还有必要在北京防汛的整体规划、方案与相关法律法规层面有所体现。对北京来说,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改造危旧房,这种城市水灾也就注定会存在很长时间。因此,救助、保障危旧房中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能够在相关法律法规层面予以明确和保证,那么,这项工作的落实将会更加有效。 涉及44.1万居民的汛期间的民生问题,也需纳入首都城市整体规划体系与发展战略。消除暴雨对危旧房居民的威胁,最终还要靠改造老旧城区的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所以,通过廉租房建设,或者给那些无力修缮的私房主以扶助,让千万间房屋“风雨不动安如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虽然这一目标的实现尚需时日,却是城市的努力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