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欧阳觅剑:降低电力“短缺—过剩”的不平衡波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11:3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欧阳觅剑

  电力短缺之痛尚未完全平息,对电力过剩的担忧就接踵而至,原因在于电力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2003年,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为3.9亿千瓦,随着逐年增加,预计2006年总装机容量将达到近6亿千瓦。可见,电力的增长速度超过了GDP,这当然可能引起电力过剩。

  而在1998年到2002年间,全国每年新增装机容量都在1900万千瓦左右,没有出现显著增长,这导致从2002年开始出现电力短缺,2005年全国有25个省份在2005年年初电力供应紧张。

  今年仍是过剩与短缺相伴随。今年的一些过剩迹象,表现为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2006年上半年,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178小时。但短缺也相伴随,在6月用电高峰时期,仍然有4个省的部分地区需要拉闸限电,其中包括浙江和广东,预计华北、华东和南方电网覆盖的经济较发达地区在高峰期仍然会有电力缺口。

  中国电力“短缺—过剩”不平衡的现象,不但在时间上存在,而且在空间上存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是因为地理方面的原因,东部地区经济先行发展起来,电力需求增长也快,但多数东部省份

能源比较缺乏,存在电力生产的瓶颈;中西部地区能源比较丰富,电力生产成本较低,因此电力建设投资的意愿强烈,容易导致电力过剩。但是,中西部地区的电力却不能迅速地输送到东部市场。于是,在东部地区一方面不想对中西部的电力依赖过大,一方面也为了缓解经济增长受到的电力供应桎梏的时候,它们也会不顾本地区能源劣势,想方设法上马电力建设。于是,全国电力因为中西部地区的过剩而变得过剩。

  项目审批体制又使“短缺—过剩”的周期性波动变得更加突出。部分地区电力过剩,国家就会在项目审批上严格控制,限制发电机组开工建设的数量。1997年开始出现电力过剩现象,随着发电机组可开工数的骤然下降,1999年和2000年开工建设规模不足,导致2002年之后连续几年电力短缺。这两年电力建设投资增长放缓,除了各地投资建设电厂的热情降低,也与项目审批有关,当时甚至有“三年不上火电”的说法。

  应该意识到,电力供应“短缺—过剩”的周期性波动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与其他商品一样,电力也很难达到供给和需求恰好一致的状态,必然要在短缺和过剩之间不断调整,达到长期均衡。但是,中国电力由过剩到短缺、由短缺到过剩的变化比较剧烈,这种局面需要改善。改善的方法不在于加强项目审批体制,而是应该对投资体制进行改革,放宽项目审批的限制,那样市场主体可以更灵活地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而且,加大地区间的电力交易,也有助于电力供应波幅变得更平缓。近年来,电力的跨区交易有所增长,但跨区域送电量仍然比较少。这是受到电网卡口因素制约,区域间电网的输送能力有限。另外,电价机制也妨碍了区域间的电力交易,因为电价受到管制,跨区送电的利润较少,发电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应该加快电网建设,并改变电价机制,使区域间电力交易市场获得更快发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