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陈才:青壮年都走了,谁来建设新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0:01 红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日前透露,在最近进行的一项对全国13个省的1600多个行政村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劳动力60%以上都外出打工。而74%的行政村认为,本村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出去了,几乎已经没有青年劳动力可以再继续向外转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为关键的因素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政策、资金
、技术、项目……人们围绕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的论述和构想,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即是人的因素。六成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都离开农村,成为城市“打工一族”了,那谁来建设新农村?

  近年来,随着各地劳务输出力度的加大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急剧增加。笔者多次回乡探亲,发现农村的留守人口多为一些老人、妇女和儿童,甚至一些人家是铁将军把门,举家外出。春节过后,各地农村的“打工族”就全进城了,遇到农忙,下田干活的都是些老、弱、病、残人员。不少地方已出现抛荒现象。总的印象是,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人数在减少、总体素质在下降。笔者担心,靠这些“留守军团”,新农村建设如何建设得好?

  面对农村的落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国家及时地送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春风”,但这种“春风”却似乎并没有吹起农民返乡的热情。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我们不可能靠老弱妇孺来建设新农村,更不能让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因主力军不足而落空。

  尽管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确实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脱贫致富”只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而不是一种可持续的、长效的增收机制。进城务工挣的是“热钱”、“快钱”,吃的是“青春饭”,他们大多数人最后还是要返回农村的。这就是农民工跨不过去的“40岁瓶颈”。但等他们再次返回农村,等待他们的将是贫瘠的土地和荒芜的田野,一切又得从头开始。

  不可否认,城市化、城镇化是我国农村改革的根本出路,农民必须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必须融入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来。各地也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这是目前农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但是农民不能都进城。这是因为:一是目前城市根本不可能(从经济上)容纳那么多的进城农民;二是新农村建设主要还要靠农民自身来推动,政策、资金、技术、项目都需要具体的人来实施。三是大批青壮年农民进城后,可能引发农业劳动力“断代”,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当然,我们不能强迫进城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回家去。指出这一点的目的在于,必须要为新农村建设多制造更多“卖点”,吸引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返乡,要让他们觉得,从事农业生产并不比外出打工更“吃亏”。简单点说,就是要想方设法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其像美国农民那样,做乡下农夫收入也可达到城市产业工人的水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