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郭松民:媒体对贫困生的报道怎么惹着教育部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0:20 国际在线

  作者:郭松民

  媒体对贫困生的报道,非常不合逻辑地让教育部大为光火。其发言人王旭明日前声色俱厉地说:“中央政府已经建立了一套资助困难学生的完整体系,而最近仍看到很多舆论在呼吁穷孩子怎么穷,希望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往浅的说是无知,深的说是对国家政策的漠视。”(9月26日新华网)

  教育部官员为什么又发飙?我首先想到的是,很可能是因为这套“资助困难学生的完整体系”,确实已经完整得无所不包,把全国所有的穷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地收揽进来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舆论继续“呼吁穷孩子怎么穷,希望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就不仅仅是一个“无知”和“漠视”的问题,那简直就是有点故意添乱了,教育部感到委屈和不满,也就并非不合情理了。

  但直觉和经验告诉,这绝对不可能,而事实也是这样。就在今年8月,教育部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还介绍说,目前获得贷款的大学生数占在校学生数的平均比例达到了14.6%,而我国普通本专科中的贫困大学生则约占学生总数的26%。这表明,“该贷而未贷”的比例约占全部大学生的11.4%。崔主任说,这意味着大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还未能取得

助学贷款

  178万!这是一个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的巨大数字(我这里还没有算因为贫困而辍学的中、小学生的数字)。这么多贫困学生没有被包括进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完整体系”之中,舆论为此进行一些呼吁,“希望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难道不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吗?难道不是在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吗?教育部恼羞成怒的表态,究竟又是所为何来呢?

  我想来想去,答案恐怕只有一个:在教育部的官员们看来,为国家培养人才,提高下一代素质,保障每一个国民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等等,所有这一切,并不是他们最为重视的目的,相反,在他们眼里,这一切仅仅是他们获得政绩的一种手段。因此,媒体的“呼吁”,虽然有利于实现国家设立教育部的根本目的,即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等,但却不利于彰显教育部的政绩。对今天的官员来说,政绩就是他们命根子,这也就难怪他们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气急败坏,大发其飙了!

  教育部的这样一种心态,让我对中国教育的未来,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忧虑。因为目的一旦被转变为手段,那随时都可能被牺牲掉。这些年来,我们在教育领域看到的许多急功近利的事情,比如近乎癫狂的“争创世界一流大学”运动,比如以牺牲基础教育为代价将教育资源过度地向高等教育集中等等,都和这种心态有关。坦率地说,只要教育部官员的这种心态一天没有根本改变,中国的教育也就一天没有希望!

  来源:南京晨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