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陆志明:国际油价向下,燃油附加费向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0:20 新京报

  基于利益驱动,国内航空公司不可能放弃任何增加收益的机会,只要出现提高价格的机会,就必定会“把握住”,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自然由消费者承担。

  一边是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回落,一边是国内航空公司燃油附加费的不断提升。据9月27日CCTV《全球资讯榜》报道:包括南航、国航、东航在内的国内航空公司与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等国际航空公司决定,将从10月1日起上调国际航线的燃油附加费

  同时,有业内人士提出,近期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不排除一段时间后燃油附加费下调的可能性。

  自去年起,国际原油市场上油价的确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上涨期,因而在2005年燃油附加费即先后经历了3次上调,上涨幅度增长迅猛,分别由800公里以下20元上调至30元、60元,800公里以上由40元上调至60元、100元。进入2006年之后,各大航空公司更是迫不及待地借油价上涨的“东风”,不断寻找机会提高燃油附加费,甚至不惜打破自己的诺言。如8月26日《羊城晚报》报道,今年9月份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再度上调之后,南航相关人士曾出面表示,国际航线的燃油附加费要经过航班起降的两个国家协商才能确定,因此各个航线上涨的力度与时间将不同。

  他认为,此前中国大陆至美、日及港澳的航线燃油附加费已上调过一次了,短期内再次上调的可能性不大。

  结果如何,现在已经不言自明了。基于利益驱动,国内航空公司不可能放弃任何增加收益的机会,只要出现提高价格的机会,就必定会“把握住”,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自然由消费者承担。

  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各大航空公司可以罔顾消费者的利益,对燃油附加费上涨自行其是呢?答案很简单,中国的航空产业是基于国家管制基础的,本身并非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说是介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一种状态;再加上各大航空公司本身源出一体,相互之间不能排除已经形成价格联盟的嫌疑。而几家民营航空公司规模仍相当有限,根本无法撼动目前几大航空巨头的垄断地位,因而各大航空公司具有绝对的市场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消费者如何反对,都是无济于事的。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如此下去,中国航空业的经营效率恐难提升,最终将无法融入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中。虽然国内航空公司在提升国际航线的燃油附加费时,引述了西方发达国家航空公司同样提高燃油附加费的案例,但是仔细分析之下,却会发现两者存在巨大的差异。如法国航空公司在今年8月份也宣布因“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极其高涨”,将法航国内段、中程(欧盟境内段)及远程(洲际段)机票的单程燃油附加费分别提高1欧元、2欧元和7欧元。但是其操作是极为人性化的,非但上浮的金额极为有限,切实地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放在了首位,同时也明确提出当国际油价下调至65美元/桶时取消增长的燃油附加费。

  反观国内航空公司,不但多次上调燃油附加费,而且上调的幅度也是明显增加。如果将国家对中航油实行的减免13%的增值税和4%的进口税考虑在内,很难说各大航空巨头们真的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了首位。即便是增加收入之后,各大航空公司的经营效率也未必有所提升。举个简单的例子,《广州日报》8月22日载文指出:南航空姐更换万元“行头”与燃油附加费共同出现。而法国航空公司尽管发展迅速,但出于成本等因素考虑,直到2005年4月才换下穿了17年的旧式制服,穿上新款制服。

  单纯地依靠向下游消费者转移成本绝非是中国航空业市场化改革之路,各大航空公司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策略,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才能成为未来中国航空市场的中坚。

  □陆志明(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博士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