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独生子女生二胎应如何鼓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11:53 中国网 | |||||||||
北京市人口计生委领导日前做客首都之窗与网友交流时表示: 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生育二胎,希望符合这个条件的都可以把二胎生下来。9月29日《新京报》对此进行报道时用的标题是:北京计生委官员鼓励独生子女夫妻生二胎。 这样的消息,引起符合条件的人和不符合条件人的共同关注。一上午,和同事在楼道里撞见,和朋友在网上遇见,不断被询问:“你是独生子女吗?”
这样一个政策意味着什么?它向公众透露了怎样的信息?的确需要好好解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口号是“一儿一女一枝花”,提倡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很快,迫于人口增强过快的压力,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城市,“一儿一女一枝花”被“只生一个好”取代。 说实话,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少了点,而且,和兄弟姐妹共同生活中长大,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只生一个好”,则“剥夺”了孩子这样的机会。独生子女身上出现的不少问题,或多或少地和“一个家庭一个娃”有些关系。然而,作为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只生一个好”对于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鼓励生二胎”向我们走来,它向我们传递了一条可喜的信息:经过这些年无数人的努力(甚至是“牺牲”),人口压力相对减小了一些。对有一些人来说,他们理想中的“一儿一女一枝花”,将不再是梦想。 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符合生二胎条件的,自然不胜欢喜,而那些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就不免忿忿不平:“二胎,凭什么他们生得我生不得?”我觉得这些人的想法需要给予合理的解释。 和前些年相比,我们面临的人口压力小了一些,但压力依然存在,所以,目前,让每对夫妻都生二胎显然不太现实,只能让哪一部分人先享有这样的“权利”。把这样的“权利”赋予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妻,一则可以看作对他们父母当初作出牺牲的“补偿”,二则符合中国“延续香火”的传统观念。想想,人有旦夕祸福,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女,一旦他们生的孩子有个意外,两家人就此没有了后人。所以,把生二胎的权利优先赋予他们,更符合人性。 另一方面,在当前的社会压力下,独生子女生二胎的政策能对人口波动起到多大的作用还有待时间验证。对于平民家庭来说,即使他们有了生二胎的权利,他们也未必有实现这种权利的能力。因此,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家庭也未必会造成多大的心理失衡,毕竟多了一个孩子就是多了一份负担。 不过,对于生二胎的政策,从网友的质疑中有两点疑问仍需要政府更进一步的解答。 第一,生二胎应当如何“鼓励”? 我不知道,所谓的“鼓励”,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还是有政策上的配套措施。现在养个孩子不容易,医疗、教育、就业,面临种种压力,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鼓励”,否则生二胎只会成为富人的特权。 那么,政府是不是需要帮助他们实现这样的权利呢?这需要审慎思考。政府出台鼓励举措,无非是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给予一些优惠政策。问题在于,一些资源,比如优质教育资源, 一些人享用了,也就意味着别人不能再享用。如此,如何在“鼓励”生二胎的同时不损害独生子女的利益?这是个难题。 第二,鼓励生二胎的理由让人疑惑 按照北京计生官员的解释,生二胎“对于未来解决北京劳动的问题、老龄化的问题都有好处。”在我看来,无论是劳动还是老龄化的理由,都难以站得住。 先说劳动。多少外地人想来北京讨碗饭吃,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还会是这样。如果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迎接外地人,任何时候,北京都不会缺了劳动力,还用得着鼓励生二胎培养“土生土长”的北京劳动力? 再说老龄化。还是那句话,只要有开放的心态、开放的举措,“老北京人”老了,“新北京人”会源源不断补充进来,这座城市就永远不会老。当生二胎被当做延缓城市老龄化进程的药方开出来的时候,我们体会到一种别样的滋味。(木子)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