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李清:大学生村官何以如此不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1日00:11 红网

  1998年和1999年,江苏阜宁县64名大学生怀揣梦想,回到家乡当上了“村官”,分布在全县的各个乡村里,从事计生、调解、农技等工作。然而七八年之后的今天,他们中已陆续有33人离职,留守的拿着四五百元的工资,没有一个人获得升迁,且县里表示编制问题难以解决。一位当事人用三个“不”字概括感受:以前--不堪回首,如今--不堪一击,未来--不堪设想。(9月30日《现代快报》)

  让大学生到乡镇当“村官”,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有实践。北京面向应届生招考“村官”,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纷纷报名。从全国各地的反馈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还是发挥了作用的。按理说,阜宁县的这些大学生“村官”,也应正在农村大展宏图才是。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们的境况如此“不堪”?

  阜宁县人事局长周克步表示,县里当初招“大学生村官”时,是想学习外地的经验,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文化层次。当上“村官”的大学生也都以为,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因为县委组织部和人事局发了文件,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可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实绩突出的可提拔到领导岗位任职,乡镇机关招考

公务员时可以优先录用。有这样的美好前景,“村官”们当然是踌躇满志。

  “村官”称自己的现状“不堪一击”,是因为现实与想象的落差太大了。2004年8月,县里对在岗的44人进行了考核,30多人被村、镇党组织建议重用,但至今却没一个人获得提拔,这让“村官”们产生了不满。更要命的是,在职“村官”每月的收入,只有可怜的450元,村民都认为他们“自己都养不活”,镇干部也建议他们“有路子就出去”。好不容易干了七八年,什么都没落到就“赤条条而去”,让这些“村官”们如何甘心?

  现在,“村官”们最想要的已不是提拔,而是县里为自己解决事业编制。但县里表示解决编制不符合政策,当初也没有做出这方面的承诺。县委组织部一位领导提出,农村需要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不要以此为跳板的大学生,“村官”的出路要自己找。在笔者看来,这实际就是将“村官”的出路问题,彻底推给了他们自己去解决。这样不负责任的表态,显然不能让“村官”们信服。

  实事求是讲,大学生不应将当“村官”作为跳板,一些领导指责“村官”们“创业意识薄弱”,并质问“他们的政绩在哪里”,可以说也不无道理。但是这些领导应当清楚,阜宁县农村的创业环境很有限。不少镇里的赤字都接近1000万,大学生与村干部同工同酬都难落实,而“农户除了种田,就是养猪”,你让他们怎么去进行创业?再说,让“村官”都去自己创业的话,又为何要招他们当“村官”呢?

  其实,“大学生村官”能否扎得住根,能否有干部身份和升迁机会,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国内其他地方培养“大学生村官”,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阜宁县的实践失败了不要紧,重要的是政府和“村官”都应好好反思。大学生“村官”要提高创业能力,政府也要提高决策水平。县里的创业环境和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之后,不用政府部门组织招考,也会有大学生“村官”出现。作者:李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