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曹林:南京娱乐场所管理也患上实名依赖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01:32 长城在线

  据报道,为了加强对娱乐行业的规范管理和打击违法犯罪,南京警方近日决定实行娱乐场所工作人员实名制——今后南京市大小酒吧、茶座、美容美发等场所的工作人员,都将持实名登记的“工作卡”上岗工作,卡上贴有人员照片,还将标明卡号、发证日期及服务处所。违反了此项管理制度的公共娱乐服务场所,警方将依法进行处罚。(《新京报》10月17日)

  近段时间,各地的公共管理似乎呈现出一种实名制依赖和崇拜症,动辄为了一个治理
目标而为公众设置“实名登记”的义务。为治理短信诈骗而要求手机实名制,为遏制炒房而要求实行实名制购房制度,为治理青少年

网瘾而采取
网络游戏
实名制,某地政协委员甚至建议以实名制治理公款吃喝……显然,南京市也把规范娱乐行业的希望一定程度寄托在了实名制上。笔者认为,实名制的透明监督效果实际只是一种幻觉,只存在于想像中,一个理性的公共部门应力避“实名制幻觉”的引诱。

  许多公共管理之所以都把眼睛瞄向了实名制,源于实名制满足了监管者一种透明监督想像:如果每个人都用实名购票,哪里还会有黄牛党的炒票空间;如果每部手机都是实名登记,短信诈骗者就很容易暴露身份;如果娱乐从业者都是实名登记、实名上岗,见不得人的行为就会受到很大约束……实名的透明效果既对被监管者形成约束,又方便了监督者的眼睛,多好的制度啊!

  可这种透明监督效果实际上只是一种幻觉,因为“每个人会不会按照制度预期那样都用自己的实名”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监督实施的前提。试想一下,为了保证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实名上网、买火车票,这需要多大的监督成本!在整体诚信失范、配套制度缺失的环境下,监管者预期中的那个实名制根本就难以实现。理论上讲,实名制确实有“透明监管”的功用,可谁去监督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实名登记呢?在造假技术日益炉火纯青的现实中,一个坏人能很容易钻过实名的漏洞,真正是“防君子而防不了小人”。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实名制根本不能单独起作用,它的实施需要一系列“基础制度”的配套,缺乏了这些配套,实名制的透明监督效果仅仅存在于想像中。

  正因为“实名制”的实施本身需要很大的监督成本,所以许多发达国家的公共管理越来越摒弃这种管理手段,而把精力放在建立一个完善个人信息体系上:无论你用不用实名登记,只要你做了坏事,管理部门都能通过一个相互勾连的信息系统查询到你的信息,实名制实际代表着一种落后的公共管理技术和思维。

  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现代社会中的公共部门也应尽力避免对公民提出“实名”的要求。确实,一个坦荡、守法的公民是不害怕做某事时留下自己实名信息的,不过“实名”虽非什么麻烦事儿,但过多的“实名”容易给人带来被窥视的不安感觉,随着社会开放度的不断扩展,公民应该拥有匿名做大多数事而不被人“窥视”的自由,遇到问题动辄要求“实名”则破坏了公民的这种自由感觉——防短信欺诈得手机实名,防黄牛炒票得购票实名,为治理公交车小偷,是不是哪一天乘公交车也得实名?(曹林

燕赵都市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