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邓海建:拒招湖北河南人算啥企业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00:39 红网

  公司招聘拒招湖北河南人,称此举为企业文化——近日,有湖北籍市民投诉,深圳市亚太国际资讯(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深圳市优利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某招聘网站上登载用人广告,岗位要求“湖北河南人请勿投简历”,认为此举存在地域歧视。(10月21日《南方都市报》)

  尽管河南人“打赢”了全国首例地域歧视案,但正如其间预言“不是第一个、也不会
是最后一个歧视事件”般一语成谶。至于“湖北河南人请勿投简历”到底是企业文化还是地域歧视,我以为这是不需要技术性甄别的事情:歧视,就是一种无原则的区别对待。河南人、或者湖北人,都是中国人,嘲弄他们在过去的若干年渐进演变成了一种集体狂欢,本来我们是可以仰仗市场的公平本性来拯救嘲弄后走失的道德责任的,遗憾的是:“市场”异化成了嘲弄的大舞台,放大着这种不可原谅的伤害,假如我是河南人——我只想提醒歧视主张的公民:数代之前,你的祖先或许也是中原人、你的血脉里也有着中原文化的烙印。

  齐国晏婴使楚,楚王当着他的面说齐人“善盗”。可见在我国古代的“熟人社会”就有了地域歧视的原型。奈何古代城乡沟壑式微,城市生存对乡村的依赖性很强,而且有钱的地主都在乡村,歧视就招摇不起来了。反观我们现在的地域歧视,已经不是“能不能说”的语境问题,而是“可不可为”的准则失衡。河南或者湖北或者其他地域的公民,就像脑袋上写着“克林斯箭”一样,当隐性的歧视有了制度化生存的先例和土壤,歧视就成了一种流感,放大着“爱差异”、“喜矮化”的陈腐做派。为什么妖魔化的地域歧视像连续剧般翻版不断呢?原因无非有三:

  一是在自发的市场调节下,“完美

宏观调控”未能及时落地,于是宪法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同时,无法有效观照地域均衡发展,基尼系数必然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断裂,这种断裂又被敏锐反映到文化心理上;其次是我们缺少一个“公平委员会”来对计划体制下的歧视性法规和地方性制度群加以有效甄别、以确保公民法理上的权利不至被架空,此外,舆论对流动人口犯罪个案的报道,常常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也容易误导受众把某个群体符号化、标签化对待;三是反歧视立法严重滞后。西方发达国家反歧视立法已有百多年历史,近代西方反歧视运动还进一步发展到反对年龄、生理特点、性倾向、政治、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歧视,其人权运动与反歧视运动的互动值得我们深思。

  俗话说“人过一百,样样不缺”。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不能再妖艳重生了吧,社会的和谐,是地域的和谐、是公平的和谐,开放健康的社会心态、刚性有力的反歧视法规、有序对等的经济布局……它们的合力,也许才能让“假如我是河南人”不至于成为一种辛酸的歧视

性感受的版本。

稿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