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高福生:博客实名制动了谁的奶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08:57 东方网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条狗”这是句被口口相传说了千百遍的“真言”,精确地描绘出互联网的特点——自由和匿名。但这样的潜规则很可能被打破。日前,中国互联网协会证实,协会已成立“博客研究组”,专门研究博客实名制的工作。(10月22日《华西都市报》)

  近年来,“博客”作为个人的一个相对独立又较为自由的空间,已成为了时尚、个
性张扬的标签之一,它不再是名人的“专利”,也不仅仅是私人日志的汇集,而是人们嫉恶扬善、表达诉求、反映民意的重要窗口,成了大众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时尚媒体”。特别是今年,网上开博人数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全民“博”起了各自不同的“秀”。有数据表明,截至今年8月,大陆的博客作者已达1750万之众,博客空间达3370多万个,而博客读者的规模已高达7500多万。

  然而,当博客肆无忌惮、毫不掩饰地在大众面前喧闹起来、千万网民共同“博”起了一场狂欢的时候,接踵而来的问题也使得博客乱了方寸。由于进入的门槛几乎为零,围绕博客引发的版权、侵权、隐私、责任等问题已日渐增多,一些加强博客管理的呼声也从各个层面不断涌出。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互联网内容的监管,准备推行博客实名制。不少人担忧,在手机实名制实施情况不尽人意的今天,博客实名制又将粉墨登场,它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众所周知,“匿名”是博客的一大特色。眼下部分国人之所以在博客上“口无遮拦”,言辞不文明、言论偏激,甚至恶意起哄,绝大部分是发出“声音”的渠道不畅通衍生的产物,是一种“不平则鸣”。这种草根声音的“表达”,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不应该动用公权来横加干涉。一旦被人强制进行身份登记,在话语权上有了“后顾之忧”,那么博客就真的成了名人博客、专家博客、学者博客,草根儿大众们仅有的一份虚拟梦想也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更何况,博客仅仅是博客,不是媒体,其中的“事情”,无论有无新闻要素,都不能算作真正的新闻。它传播的不过是代表博主本人一种信息、一种惆怅而已,对于观众来讲,这种信息公信力并不大,一般只是看看而已,不会太较真。在多数时候,一些草根博客的作者也并不知道自己的内容是否有侵权的内容,是否有违国家相关法律。退一步说,即便有过激的甚至违反法律或者道德规范的言语和观点,提供博客平台的运营商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其屏蔽,使其没有传播的机会,怎能“扫地出门”,把所有的责任全推给博主呢?

  由是观之,“博客实名制”是继“手机实名制”、“网游实名制”之后的又一种生搬硬套,是一枚还不成熟的果子。一旦用户在这个虚拟空间里面交流也要背负着“身份”,且无任何隐私可言,那么互联网的魅力指数势必会急速下降,更多的草根博客将会成为“睡眠博客”。它动的不是名人、专家、学者的奶酪,因为这些所谓的“精英博客”早就“实名”并打上了商业烙印,动的只是那些在当前语境下话语权得不到有效保障的草根们的奶酪,使他们对这个原本自由的平台多了一些瞻前顾后,少了一些原汁原味、痛快淋漓的“表达”。

  好在“博客实名制”还只是信产部的一个设想,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但笔者希望这种设想还是不要贸然出台为好。要知道,“实名制”不是一个筐,任何问题都能往里装。如果不能保证老百姓的交流、批评、建议有一个自由通畅的表达渠道,生硬地动用公权让草根们不敢肆无忌惮地说话,效果也许会适得其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