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最应该软着陆的是干部考核指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09:06 红网 | |||||||||
新上任的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说,进入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高位回落,投资增速过快、信贷增速偏快的势头有所抑制;前三季度,GDP增速达10.7%,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10月22日《新京报》)。有关专家则说,“GDP增长一旦超过10%就令人担心,就会有问题”,所以明确指出“GDP增长最好不超10%”(10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过高、过快、过猛,对经济发展来说并非好事,这已经渐渐成为一种常识;但是,各地的干部却不见得都这么看,他们依然崇拜那苍白的大数字,每个季度过后,各地争相发布的就是越来越逼近20%的GDP恐怖增速。GDP如果总是一季季、一年年“芝麻开花节节高”,投资增长率老是“退一步,进两步”,最终总是不得不唤来一轮轮宏观调控,还真是累人、损人的。 这背后的问题,依然是制度性的,那就是“种豆得瓜、种数得官”,而“得瓜得官”之后必定继续加倍“种豆种数”。今天,GDP大数能够出官的本质没有改变,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诟病之后,考核干部政绩的指标更趋实利化,比如“进步”成了很具体的“财税出官”。《经济参考报》10月13日报道说,记者最近在安徽、江苏等地采访时,一些干部均反映,现在上级领导到下面检查工作,首先关心的是财政和税收增长。“现在考核干部政绩的指标中,实际的硬指标就是经济指标,经济指标主要是财政收入,评价标准主要看财税增长及增长幅度。”省对市,市对县,县对乡镇,层层都是如此。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直接好处就是,能增加财政税收;为了财税增长,各地都在上演投资大战;“现在许多乡镇干部百分之六七十的精力都用于招商引资”。 “财税出官”,极大地助长了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热情,于是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如果想避免“重复昨天的故事”,那么,最应该率先“软着陆”的是干部政绩考核指标。 考什么弄什么,评什么给什么。如果我们将目前普遍施行的“最高为好”,置换成“最优为好”,会是一种什么结果?比如,按照专家所说的“GDP增长最好不超10%”,不仅整个国家,各地各级都确定一个“最优指标”,姑妄言之为“8%”,也就是变成“8%出官”,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同理,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等等也给一个“最优指标”,不是越大越好、越高越妙,各地的官员还会拼命报出“天文数字”吗? “取优考评”还是“择高考评”,就是一个制度性选择,它要官员回答的就是“要最优,还是要最高”。可想而知,一旦将“8%”确定为考评的“最优指标”,越往高处背离该数字的地方越要受到“负评价”,那么,各地就不会兴高采烈趋之若鹜地冲着“增幅达18%”而去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相信各地都将呈现“我省上季度GDP增长为7.9%”、“我市上季度GDP增速是8.1%”的优良景观、大好局面。 当然,这都是我的“姑妄言之”,但道理肯定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官员来说,“指标指挥棒”是很灵验的东西,我们不妨拿这个事情加以设想与推定:日前山西方山县取缔所有网吧事件弄得沸沸扬扬,地方官员给出了种种充分且必要之理由,现在我们假设:若是有一个对政府官员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考核指标,其中有一条是“县城每万人须有1家合格网吧”,你说,方山县的“一把手”还会大刀阔斧地将本地弄成“零网吧”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官员掌控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要让官员的行为走向规整,考核指标和考评办法首先要规整与科学。那么,实现科学考核指标的“软着陆”,就极其重要和紧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