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冯昭奎:中日关系要做到官民互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14:46 世界知识

  冯昭奎

  10月8日,日本新任首相安倍访华,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给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带来了契机。而为了改善中日关系,各界人士也提出了种种建议,比如中国对外友协与日本友好团体共同提出了“以文促情”、“以经促政”、“以民促官”等。在以上“三促”的基础上,笔者以为需要加强以
下“ 六促”:

  第一,促进两国民间交流的发展,做到“官民互促”。

  

中日关系包括官方关系和民间关系这两大组成部分。大力开展民间交流,本来就是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在1972年中日复交之前,中日两国有识之士利用“以民促官”、大力开展民间交流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

  影响国际关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民间往来是国际关系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这个基础越雄厚,国家关系就越好。因此,“以民促官”,正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国际关系方面的体现。中日复交前的经验,同样可以适用于当前的中日关系。当然,在中日两国业已建立外交关系的今天,我们对历史上的“以民促官”方式宜进一步加以发展,努力形成“官民互促”的局面。

  在民间交流方面,应该特别重视两国青年的交流。今年日本成立了“日中21世纪基金”,每年邀请150名中国高中生到日本进行访问,这对于促进两国青年交流是有好处的。我们也要让更多的日本青年到中国进行访问。

  第二,促进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以经促政”。

  在中日政治关系陷入低谷的时候,中日双方都有人提出“打经济牌”逼对方让步的主张。比如,日本政府决定冻结今年度的对华日元贷款,就被认为是“打经济牌”的表现。但是,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也是我们两国关系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应该共同努力维护这个基础,而绝不要以任何方式去损害这个基础。总之,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中国不仅不要“打经济牌”,而且还要“以经促政”,让经济与政治两个轮子都转起来。

  第三,促进文化交流的发展,做到“以文促情”。

  文化交流是人的交流,情的交流,心的交流。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年以上的文化交流历史,双方的文化都属于东方文明的体系,也先后接受了西方文明的积极成果。当前“以文促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要求和共识。在文化交流方面,不宜性急地要求各个文化交流项目对改善两国关系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个个具体的文化项目大多与政治无涉,但是,千百个项目汇成的文化交流热潮却具有极其重大的政治意义。

  第四,促进地方交流的发展,做到“以地(地方)促中(中央)”。

  目前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结成的友好城市已经有1300多对,其中与日本结成的友好城市达299对,占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友好城市的23%,而且中日友好城市的运行情况良好。有的学者认为,与“以民促官”、“以经促政”、“以文促情”相比,“以地(地方)促中(中央)”对推动中日关系具有更加务实、更加有效的作用。这或许是因为作为地方一级权力机构,更有能力来推动两国之间的民间交流、经济交流、文化交流乃至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

  第五,促进多边合作的发展,做到“以多边促双边(中日)”。

  这几年来,在中日韩、“10+3”、有关朝核问题的

六方会谈等多国或地区合作中,中日继续保持协调与合作,反映了双方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利益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事实上,“多边高于双边、地区高于双边”、不把双边分歧带入多边或地区合作事业中去,这已经成为两国之间的默契。

  建立于2002年的中日韩信息通信部长会议,是中日韩三国最有成效的三边合作。今年在中国厦门举行的第四次会议上,中日韩三国不仅决定开展六项政府间合作项目,而且还共同组建了亚洲第一个跨地区的家庭网络标准组织——“亚洲家庭网络标准委员会(AsiaHomeNetworkCouncil),以便迎接家庭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中日两国在各种多边或地区的合作必将对两国关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六,理性对待日本和中日关系,做到“以‘理性’促‘理解’”。

  在中日问题上,理性的态度就是客观、公正、真实地看待或报道对方;从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出发来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冷静地对待两国之间的矛盾。

  非理性的态度就是对一些本来不那么大的具体问题进行无限上纲;违背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看待或报道对方;把经济问题或技术问题政治化;以感情代替政策;对持有不同意见的人打棍子,扣帽子,甚至斥为所谓“卖国贼”。

  鉴于双方媒体对两国人民、对对方国家和两国关系的认识和感情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首先应该要求两国媒体坚持理性的态度,遵循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报道或宣传对方国家及两国关系。

  显然,在中日两国业已建立外交关系,结束战争状态,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今天,不应该将“亲日派”、“亲中派” 与所谓“卖国贼”划等号。为了实现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正如中国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所说,“中国的‘亲日派’和日本的‘亲中派’应该多一些才好”。今后随着中日友好的发展,随着两国人民当中对对方国家持有“亲近感”的人的比例的恢复(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当中对中国持有亲近感的人的比例曾经高达近80%,近年来由于“政冷”,这个比例跌破40%),所谓“亲日派”、“亲中派”的提法本身也将会自然消失。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