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涛:有奖让座能否唤醒沉睡的道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05:37 华商网-华商报 | |||||||||
北京公交集团目前正在进行奥运文明服务3年规划。明年将开展“明星乘客”评选,主动给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乘客让座的“明星乘客”,公交集团将给予一定奖励。(10月23日《华夏时报》) 在商品经济下,“让座”似乎成为了“稀有”资源,而我们的社会,又特别需要这种良好风尚。于是用经济的手段来挽救道德,似乎便有了道理。但这看起来,又是一个悖论
两年前,河南省确山县在全县推行“道德储蓄”,要求每个村对村内发生的“好人好事”记录在案,并在年底对优秀者给予表彰。据报道,该做法曾一度受到追捧,并推动了乡村文明新风的形成。但随着村民新鲜感的失去,逐渐懒于将自己的“善行”向上报告,“道德储蓄”如今在一些村庄已经消失。而与“道德储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有奖让座”,其前景显然也难让人乐观。 茅于轼先生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中,曾以交通堵塞为例分析道德的发生与巩固。在混乱的十字路口,如果某人采取礼貌谦让的态度,可是他一个人的礼貌谦让不会改变其他人的行为,马路上仍旧是一团混乱,他温良恭顺地站在旁边反倒成了傻瓜,最后他只好和其他人一样,冲向那已经乱成一团的路口。 如同上例,公交公司“让座有奖”这样的小恩小惠,对于道德的启动力甚至还远不如确山县“道德储蓄”那般强大,这种“启动力”并不足以改变大多数人的行为,就像即使十字路口挂着奖品,也不足以阻挡大多数人冲向那个已经乱成一团的路口一样。 因此,“有奖让座“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这种做法是否可行的价值判断,而在于这种做法能够走多远的事实判断。如果在现实中寸步难行,那即使在理论上、在道德上再合理,也等于是一个不存在的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