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出口的理想与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10:47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出口战略的钟摆总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摇动。现实主义认为众多廉价的劳力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必须紧紧依靠;而理想主义则觉得依靠廉价劳力令人提不起精神,要加快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国家转型。

  近日,国家统计局的有关信息再次引起了对此一问题的关注,面对我国劳动力成本只有发达国家2%-3%的事实,现实主义再次坚持,这正是我国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而理想主义则提出,贩卖低廉的劳动力有如国民福利流失,这样的竞争力是不健康的,要加快出口结构升级。但是,以上的两种思路均会带来出口的尴尬局面。这个问题的解决要求的是在劳动力范畴内提升比较优势,这种提升要求的不是比较优势在劳动力与资本之间的简单跳跃,也不是消极地依靠低廉劳力的比较优势不变,而是根据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使我国由低廉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成长为高价值劳动力丰富的国家。

  理想主义的观点有时听起来很诱人,但是可行性值得怀疑,如果所谓出口结构的升级意味着生产过程的资本、资源和技术更加密集,那么,就一个人口有13亿的国家来说,这将意味着脱离与之相关的劳动力优势,而在我国今后的很长时间里,不管资本、技术等因素如何提升,脱离劳动力优势而形成

竞争力是难以想象的。

  实际上,早于1990年代初期,便有人提出了出口结构的升级,更加注重附加值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行业发展战略。只是,这些思路在实践中多以失败告终,在国际市场上,劳动力相对密集始终是中国产品的重要特征,中国出口制造业在资本、技术的密集多止步于

摩托车与家电,过于脱离劳动力优势的IT核心技术、生物医药、乃至汽车均难见中国产品的身影。同时,那些主张出口结构跳跃式升级的观点自提出之初,就遭到主流经济界的质疑,如林毅夫教授的《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一书很早便指出,这种脱离资源禀赋优势的出口结构升级,不外乎是已经失败的拉美赶超战略的翻版。

  在现实与理论的双重质疑下,理想主义的出口战略在我国的影响很小,更加注重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出口类型继续被大力提倡。应该说,现实主义的思路确实使我国的出口形成相当强的竞争力。同时,此一思路还似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描绘了一幅美好前景:根据比较优势发展,可以获得较快的资本积累速度,劳动力密集国家会慢慢转变成资本密集型国家,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也会逐步提高,从而国民福利改善。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这些年来我国的总体资本存量确实提升较快,美好的前景似乎正在发生。

  但是,微观层面收入分配问题的存在却使现实主义的这一前景遇到巨大挑战。从产权归属的角度,出口行业资本的累积大部分在于出口贸易商和企业家,占行业就业人口多数的出口业劳工收入增长极为缓慢。为此,考虑收入分配之后,出口对于国民福利的改善便大打折扣。同时,这种分配结构也只会促进资本快速积累的出口商人再去投资,而由于劳动力收入低下,国内消费需求有限,出口业商人获利后的再投资很难面对国内市场,只能继续寻求出口。整个出口行业也就落入“为了出口而出口”的“比较优势陷阱”。

  由此可见,不管是简单追求比较优势在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跳跃,还是简单紧靠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劳动力资源丰富长期存在的前提下,实现比较优势的升级,此时我国具有优势的仍然是劳动力,但已是高价值的劳动力。这种劳动力可使得出口行业在支付较高的劳动力成本之后仍具有竞争力。

  教育应是解决此一课题的一种重要措施。不过目前的教育情况并不容乐观,一方面,国家整体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相同教育水平下的劳动力收入却在下降,教育水平提高后,国家整体的劳动力价值还是那么低。这便要求我们既要重视总体的受教育水平,还要重视受教育者真正竞争力的形成、劳动力市场供需更好的对接、以及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障等等相关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