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毅飞:农民工娱乐月开支47元用在哪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00:00 红网 | |||||||||
看到一个新闻标题,说进城农民工的文化娱乐月开支47元(10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当时我心里一震:要是撇开书籍报刊的消费不算,我这月收入高出农民工好几倍的公务员,每月花在文化娱乐上的开支,似乎也没有47元。后来一想,不对。我看电视,电费、频道占用费和电视机折旧费,每月就不止47元;我还用电脑,电费、宽带租用费和电脑的折旧费,每月更不止47元。进城农民工呢?一般来说,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而且,除了地摊内容低俗的出版物,他们基本不会出于阅读的目的而购买书籍报刊。那么,农民工这月均47
路边的台球桌旁,往往能看到不少农民工的身影;阴暗的录像厅,据说也是农民工常去的地方。此外呢?凡是以脱衣舞招徕观众的草台戏班,也总听说观众中为数最多的是农民工。所有这些“文化娱乐”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收费低廉。不用说城里的剧场是不属于农民工的,电影院也不属于农民工,能向农民工开放的图书馆、阅览室,少之又少。此前一条来自威海的新闻,说外来建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几近空白,他们除了逛街,到路边小店蹭点电视看看,就只能对着亲人的照片,找几个同伴借酒销愁了(10月20日《威海晚报》)。健康文化生活的匮乏,给不良文化提供了可剩之机。寻求感官刺激,甚至产生极端心理,有些农民工由此走向上犯罪道路。 一面是嗷嗷待哺,一面却很可能暴殄天物。走进所有机关,都有大堆大堆的报刊,翻过一遍就当废纸卖了;甚至有大堆大堆的报刊,翻也没翻过也当废纸卖了。要是能有办法让它们成为农民工免费的读物,那会是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好事。但真要做起来,收集难,领取难,分发也难。此外呢?闲置的文化设施,闲置的体育场馆,往往也无缘于农民工。如果能来个社会创新,在这两者之间实现有效的调剂,这将是不可小觑的和谐之举。 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还显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只有966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的农民工的月收入超过了1500元。在这菲薄的收入中,农民工用于住宿的费用人均为72元,用于食品的费用人均为235元。如此说来,他们用于文化娱乐的开支,超过了住宿开支的65%,达到了食品开支的20%。这至少说明:农民工也是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而“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精神安逸程度的提高是人类文明的两个标志”(英国作家迪斯累利语)。农民工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但农民工显然缺乏满足自己精神生活的能力。要构建和谐社会,在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时,各级政府别忘了,需要保障的还有他们精神的权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