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涛:院士剽窃论文与现代版孔乙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5:07 长城在线 | |||||||||
梁江涛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小说中一个穷读书人。虽然穷,但志愈坚,不仅创立了一门“窃书不为偷”的理论,而且冒着生命危险,亲身践行,被人打断了腿。不过,孔乙己的后人们比他要幸运了许多,他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鼠标轻轻一点,连“咔嚓”的声响都没有,剪切复制粘贴,别人的成果就成了自己的,即便被曝于媒体,诉之于法院,也只伤点自尊,赔点
据报载,本月初,著名中文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刊登文章透露:《火安全期刊》发表主编声明,2005年刊登在该刊上的一篇论文剽窃自日本研究者发表于2003年的论文。剽窃论文的四名作者均为安徽一所高校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其中一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真是为孔乙己争回了一个面子———都偷到日本人那里了! 屡屡出现剽窃的事,有学者教授,有作家名流,还有普通教师和学生,他们抄袭剽窃的理由大抵都是孔乙己说的:别人偷得,我也偷得。读书人科研学术的事,比不得鸡鸣狗盗,互相“借鉴”,互相“吸收”,行外之人,懂得什么?外行人能知道多利绵羊有几种吃奶的方法吗?而孔乙己子孙们脸皮越来越厚的原因就是,从来没有人因为剽窃而有“断腿之痛”,被人发现了,道个歉,读书人之间用读书人的方式给“摆平”。有时候打场沸沸扬扬的官司,倒为剽窃者“赢得”了不少知名度和博客点击率。 要让“读书人的事”变成社会公众的事,就应断剽窃者之“腿”。一撤“文”。不对所剽窃的文章或成果作任何处理,只会误导更多的人,剽窃后果原来是这般轻描淡写,连赫然印着剽窃者大名的著作都撤不下书架来,今后谁会在乎学术道德这件事?二撤“资”。就是让剽窃者将从抄袭和剽窃中得到的好处分文不少地退出来。三撤职。剽窃者中有些体体面面的学者教授,这些人为名、为利铤而走险。对他们,应该立个规矩,像韩国的黄禹锡那样,一经查实撤你没商量。“剪切时代”需要一场论文革命,使更多的学术标准考量于实践而不是文字,让孔乙己的后代不能香火旺盛地延续下去。来源:华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