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新京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积极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10:00 新京报

  5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但5年时间也足以发生深远的结构变革。如果说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WTO,并作出五年之内全面开放银行业承诺之时,我们对于未来还怀有疑虑和不安,那么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颁布并即将实施之际,我们的心情更多的是平静和淡然。

  正如9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际,中国政府坚定地履行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那样
,中国政府再次履行了加入世贸承诺。迄今为止,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政府一直试图向世人传递这样一种形象:中国始终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和节奏,稳健审慎地推动着市场化改革和与全球经济的融合。

  28年的风雨兼程后,中国已经是一个正在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在产品贸易方面已实现全面开放,进口关税之低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农产品市场的开放程度已经超过很多国家。从2005年7月开始,

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汇率制度已经实施了积极的调整。即使在过去被视为国民经济命脉因而“铁板一块”的金融领域,中国加入世贸以来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保险业的开放已经超过了银行业和证券业;虽然证券业的开放进程略有滞后,但是通过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创新,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和中资进入海外资本市场的双向通道已经打开,中国正在融入波澜壮阔的全球化进程。

  如果粗略划分,改革的前20年可谓增量改革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改革遇到的阻力不大,以改革促开放是一种现实的策略;而如今改革已经进入了存量改革的“深水区”,任何重大改革的推出都将涉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调整,势必遭遇困难和阻力,因此以开放促改革就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中国加入WTO正是这一策略的完美贯彻,通过把自己锁定在对外开放的既定时间表中,引入外部压力来突破存量改革的阻力和困局,从而将对内改革进行下去。

  在中国作出开放银行业的承诺之前,国有商业银行还沉湎于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上,市场化改革的步伐非常缓慢。而加入WTO后,在跨国银行们的虎视眈眈之下,中国银行业明显加快了改革的速度。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三家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注资核销坏账———海外上市的程序,在公司治理结构、资本充足率、坏账水平等方面已经大为改观。

  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纷纷选择了通过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来改善银行治理和扩展经营领域的战略。中国的民营银行也在监管政策的调整下,正在寻找茁壮成长的空间。在对外开放的压力下,中国银行业在五年时间内已经着力于提升整体竞争力,这也正是我们实现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初衷。

  当然,银行业的开放也意味着风险的增大。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中,银行危机往往和国际收支危机、货币危机和资产市场泡沫相伴相生。这就对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历史经验和国际教训表明,在实施开放的过程中,维持一个健康和均衡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是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避免危机发生的关键。因此,如何尽快实现

中国经济均衡增长,消除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将是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提出的挑战。

  此外,确保开放进程稳健可控,也非常重要。新条例鼓励外资银行到国内注册,从而将外资银行纳入到和中资银行相同的监管框架中来,这意味着政府保持着非常清醒的决策理念。

  而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最后一道防线,维持资本项目的适度管制将是控制风险的关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