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渔:黄健翔辞职不能归咎于媒体恶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5:51 新京报 | |||||||||
几乎同时,导演黄健中和解说员黄健翔成为娱乐新闻的主角。按照常规,一个导演涉嫌出轨,要比一个解说员辞职更具轰动性,可是围绕后者展开的争论丝毫不亚于前者。黄健翔的遭遇更像一部扑朔迷离的“低俗小说”,尽显人事的纷争和人性的复杂,旁观者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也因此引人瞩目。 直到现在,黄健翔辞职的种种细节还是一团迷雾。关于辞职原因,黄健翔在博客上
不管黄健翔辞职是否与世界杯的解说词风波有所关联,关于黄健翔的争议都要从这一事件谈起。在世界杯期间不只发生过一次“解说词风波”:当德国和阿根廷进行点球大战的时候,柏林奥林比亚体育场的播报员通过高音喇叭不停地号召现场观众支持东道主:“女士们,先生们,德国需要你的支持”!该播报员立即被替换,因为根据国际足联的规定,球场播报员的解说立场必须是中立的。在我看来,黄健翔在解说词风波中的过错,既不是不够中立,也不是过于激情,而是背离了规则。当然,解说员放弃中立立场绝非个别现象。在很久以前的体育节目转播中,尤其是在中国队参加的比赛中,解说员几乎都坚定不移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当中国队获胜的时候格外富有激情。 黄健翔希望“自己能够清静一段时间”,可是事与愿违,反而成为新闻的核心人物。为什么当事各方极力低调,公众却对一个解说员的辞职如此感兴趣呢?公众感兴趣的未必是某个解说员,而是其中折射的新闻理念冲突。正如前不久新闻联播主持人的更换,本是出于年龄原因进行的新旧更替,却使得公众对他们的新闻理念转型寄予厚望。这是一种过度阐释,但过度阐释的背后又寄予了公众的期待。在很大程度上,这次辞职事件也因为被视为“主流声音”和“另类声音”的冲突而引起格外关注。 “恶搞”成为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同时也容易成为“替罪羊”。一种“恶搞扩大化”的趋势正在形成,所有具有一定负面含义的行为都被划到“恶搞”的范畴大加批判。事实上,恶搞是恶搞,假新闻是假新闻,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王晓渔(上海学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