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质数:换名和成名校之间,联系不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0:09 南方报业网

  名字当然很重要,但是没想到有这么重要。今天《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中提到这样一个细节,当何香凝小学还不叫这个名字而只是一所普通的村办小学的时候,学生经常赤脚上学,不讲卫生,但改名后,这样的现象就少了许多了,学生开始注意形象了。

  名人的名字是资源。所以,荔湾区越来越多学校将以名人和相关的文化历史重命名,“康有为纪念小学”、“陈嘉庚纪念中学”、“詹天佑小学”将会或者已经取代了街坊熟悉
的某某街小学或者第几中学之类的直白叫法,康有为纪念小学强调“富国、强国”的“有为教育”,陈嘉庚纪念中学自然是强调爱国主义,詹天佑小学自然是科学与实业,教育品牌的科学布局蔚然呈现。

  换名和成名校之间,当然有点联系。改名除了利用名字本身的感召力,为学校带来变化外还有一个原因。名人的名字都是广州的无形资产,这个无形资产分到哪个学校的头上,国家都不会坐视不管的,教育资源肯定要有所倾斜,比如村办小学变成何香凝小学后,也吸引了“许多名人墨客”,直接促进孩子穿鞋上学了。

  本来名校是稀缺资源,现在一换名,都成了名校,缓解了教育市场的供求矛盾,所以学校会愿意改名,从我们家长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想,换名字以后,听着都舒服,当然也赞成,不过细想想,仍旧有喜有忧。

  “换名”虽然“激活”了文化资源,但文化资源如何利用,还值得商榷,比如已经换名的康有为小学力争打造“小政治家的摇篮”的想法能不能实现,和换名的关系并不大,即使在学校中修上几座类似小蓬仙馆的建筑,树立康有为这样的一个榜样,仍旧不意味着具有能够培养出小政治家来的实力。

  而且让小学生在学习康有为“成为小政治家”的教育环境中长大,是不是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多少有点让人担心。

  换名字不是成名的途径,有名不等于是有一个好名字,有好名字未必就有名。英雄不怕出身低,把某某街小学的名字同样变成广州的文化资源这才是真本事,要知道著名的牛津大学其实就是以渡口的名字命名,而剑桥大学的名字真的是从一座桥开始。

  利用换名,把文化资源平均分配,如果因此形成文化割据的状态,反而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广州是广州人的广州,广州的人文资源是广州人的资源,大家齐心努力,建设美好广州,不能急进,更不能把传承广州人文精神的重任,落到名字上。

  质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