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安:中国和印度的发展促成亚洲世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08:07 新京报 | |||||||||
不能孤立地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晤后对印度的访问。毕竟带着河内酿造的亚洲精神,胡锦涛成为10年之后首次访问印度的中国国家主席。上一次访问是1996年11月28日,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结束了第四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之后进行的。胡锦涛走近的,是一个十年来与中国越走越近,但还需要深入交心的邻邦。 10年弹指,在中印关系史上并不是太长的时间。毕竟中印两国曾经背负过太长的历史
但是,今天中印双方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种合作大于分歧的态势。中印双方在许多国际问题上存在类似看法,主张南北对话,反对霸权政治,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1954年在双方领导人会晤时正式提出的。由于共同的悠久历史和被殖民被侵略记忆,双方在国际政治立场上能够找到许多认同,存在的灰色地带也比较少。 更重要的是,同为亚洲地区的发展中大国,中印之间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基础。在经济领域合作的潜质更加巨大。20世纪90年代,两国年贸易额仅有约2.5亿美元左右。在过去两年里,中印双边贸易翻了一番,达到2005年的180亿美元。预计2006年两国贸易额将超过200亿美元。印度工业联合会甚至有报告预测,中印贸易到2010年将达到300亿美元。在此基础上,中印双方已经开始抛弃宿怨,共同开展海外投资,投资领域遍及南亚和非洲的不少国家。 是共同利益的现实,还是潜在的角逐意识?这是今天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印关系的必然选择。前者将会引导两国从历史猜疑中走出来,为亚洲国家合作建立一个新的良性范式,从而展现良好的亚洲精神;而后者则会继续加深双方的不信任乃至战略竞争,阻碍双边关系的长期发展。随着世界两大快速增长经济体之间经贸关系的不断升温,双方必须在这二者之间做一个明确的选择。 因此,此次胡锦涛访印,与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所达成的“十项战略”,并共同发表中印《联合宣言》,认为两国不是对手而是伙伴。这可以视为一种对双方负责任的态度,也是一种对亚洲乃至全球负责任的态度。建立在这十项战略的基础上,双方首先才能够继续维持双边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增长的交流,其次还能够就中印之间的安全、边界和贸易问题展开对话。只有这样,中印关系中的不确定性才能够得以消除,不信任和敌视的情绪也才能完全化解。毕竟,要为世界上两个人口大国、发展大国树立正确的国际关系,我们需要的是耐心,而不是冲动。如胡锦涛所言,中印携手发展起来了,将给两国24亿人民带来巨大福祉,将给亚洲乃至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在国际政治的谱系中,中国常常被比作龙,而印度却得名于庞大的象。“龙象”之间的距离,也是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探索新型国家关系的历程。这个历程越短,中印两国之间就能够走得越近。毕竟我们都还记得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拉吉夫·甘地时的著名论断:“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真正的亚太世纪或者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 □周庆安(清华大学学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