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舒圣祥:界定行政不作为不能以罚为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00:11 红网

  如果行政执法部门在一年中没有实施过一起行政处罚,那就可视为存在行政不作为,北京市法制办调查发现,存在这种问题的北京市属单位有市教委、市科委等21个,占全市70个具有行政处罚权力单位的1/3。(12月5日《京华时报》)

  应该说,如果按照“无利不作为,有利乱作为”的潜规则来衡量的话,一年中没有实施过一起行政处罚,乃至三年未实施行政处罚,给他一个“行政不作为”的罪名,被冤枉
的可能性大概很小。通过其一年未实施过行政处罚的事实,可以反向推断出其实施的行政救济同样极少,既不处罚又不救济,等于是行政执法权被闲置了,显然属于典型的行政不作为。

  但是,以“一年中没有实施过一起行政处罚”为标准来界定行政不作为,实在是太粗糙了,不仅会挂一漏万,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间接肯定了“以罚为本”的行政执法怪象,容易给公众造成“执法”等于“处罚”的误解。

  按照一般的区分,行政不作为可分为“消极不作为”与“积极不作为”。行政主体的“为”与“不为”存在着实体与程序之分。“消极不作为”指程序上消极的“不为”,程序上的“不为”又导致了实体处理上的“不为”;“积极不作为”指程序上积极的“为”,已履行立案、调查等一系列行政程序,但却作出了否定性“不为”的实体处理。至少在理论意义上,“一年中没有实施过一起行政处罚”既有可能是“消极不作为”,又有可能是“积极不作为”,而只有“消极不作为”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行政不作为,“积极不作为”实际也是一种行政作为。

  我们知道,“执法”不等于“处罚”,行政处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行政处罚在本质上是为了“无处可罚”。某种程度上,“积极不作为”意义上的“一年未实施过一起行政处罚”,相反正是行政处罚的追求目标之一。因为公众对行政处罚天生没有好感,既然不处罚也能有作为,也能把事情处理得很好,当然最好不过。

  这样看来,“以罚为本”的行政作为并不是最优选择。最优选择应该是“无处可罚”的行政作为,也即行政处罚领域的“积极不作为”。是以,行政执法的原则应该是:能不处罚的尽量不处罚。如果一年中没有实施过一起行政处罚,就视为存在行政不作为,等于是在鼓励乃至强迫执法部门“能罚的固然罚,即使不能罚,也至少要保证一年罚一起”。在这样的暗示下,执法部门为了保证“作为”必然会相对放纵“乱作为”。“乱作为”比“不作为”,负面效应不是更小而是更大。

  归根结底,执法部门是否作为,以及是否乱作为,作为受益者或受损者的公众最有切身感知。执法部门的执法作为,本质上都是在对各种利益进行调节,因此,无论是行政不作为,还是行政乱作为,都必然会以涟漪效应扩展到公众中间。这个意义上,界定“行政不作为”不能“以罚为本”,而是应该“以民为本”。

稿源:红网 作者:舒圣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