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颖波:那些丢人现眼的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14:51 《环球》杂志 | |||||||||
邵颖波 但凡有外国人批评我们身上丑陋的一面,总要引起一些人的强烈反弹。11月20日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现丑海外的中国游客》又成为当天“跟贴”最多的新闻。我们的神经太敏感,说明心理不够成熟。
2003年我们曾随旅行社去泰国度假。飞机一落地,便有一位老兄高声接起了电话:喂!我现在在国外呢!很忙,啊,电话很贵,啊,好,不多说啦,不过,你说的事情我是这样看的……引起整个机舱里的人大笑。刚刚富起来的我们就是这样傻得可爱。 前不久北京出了件“外国老太太替北京人维持交通秩序”的事情,有照片,是很生动的一件事,那位外国老太太就那么坚定地站在一辆北京人开的轿车前挡住去路,告诉他应该去走机动车道路而不是跟自行车抢道。直至被车主推到一边,摔了她的自行车。我单位里有几个外国人,他们评价说,那个外国老太太也是傻得可爱。 他们说,这位来自西方世界的同胞很傻,因为她真的认为这件事有关原则,有关人类的文明进步,认为自己承担不可解脱的义务,因此她不顾身处异乡的危险,义无反顾。他们说,这个老太太犯了你们中国人最爱犯的错误,就是喜欢上纲上线。 《金融时报》上那篇文章的作者是深知中国人这个传统的,用很委婉的话说明自己没有恶意甚至把自己也放进被批评的行列者中,说这些毛病并非中国人独有,但是,他还是获得了当天的“跟贴”冠军,还是没有得到心胸狭隘的人的宽恕。 就和“纸里包不住火”道理一样,家也包不住丑。去年出境旅游的中国游客已经超过3100万人,预计到2020年,将有一亿中国人走出国门,前往全球各地旅游。这样一来,“家丑不可外扬”的古训便不得不失效了。理智地说,我们应该抱有“任人评说”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对于外来的批评,理智上可以接受,但感情上总是相当抵触,虽然,这种状况并非中国人独有的心理,但却是真正需要克服的东西。当我们感到理屈词穷的时候,因为一点点脆弱的自尊心的作用,我们总会奋起反击,不许他人干涉我们的内部事务,不许他人说三道四。人到了这种境地,其实是相当可怜的。 记得当年在大学宿舍,我有一位来自大山深处农村的同学,环境造就人——他从不洗脚。据说,来到我们这个“文明世界”之前,他是每天都光着脚走路上学的。后来他穿上了鞋,但仍然保持着不洗脚的传统。 结果那经年累月积下的厚厚的老茧就都化成了他人难以忍受的恶臭。同屋的人想尽了种种善良的办法,可是每一种办法都加强了他心里敏感而脆弱的神经,每一次的失败都会换来下一次更大的失败,整整一年之后,终于发生了恶性打架事件。虽然他伟大的传统被更强大的班主任老师改变了,但心里一直没有放下的冤屈就是,他们打我总之不对。 我想,“丢人现眼”的事的重点就在这里。丑陋的行为会永远存在,今天的焦点是随地吐痰,抢座位,占小便宜,到了明天,可能就是另外一种了,比如欺骗,诡诈,道貌岸然,背信弃义。清除这些人性的丑陋需要很长时间,忍受很多痛苦。不过,文明总是有它内在的力量,我们需要的只是勇气。 令人泄气的是,有时候世道会进入一种“比坏”的下行轨道,这会让文明感到尴尬,一些因素在我们这个时代聚合凑成了这样一种态势。以丑为美,因为肆意展示丑陋反倒产生了一种霸道。这方面,那些在网络上以丑出位的所谓名人,跟那些在现实社会里为富不仁、为官不善的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向那些寻找人生方向的芸芸众生做出了最大的误导,在他们中间导致了一种“比坏”竞赛,并给胜利者奖赏。这让外来的批评显得微不足道。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