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焕:学术问题本身也是国家形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05:16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 |||||||||
媒体报道说,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中国国家形象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若课题完成,所塑造的中国新的形象,很有可能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 消息一出,网上可谓评论如潮,毕竟事关“国体”。有人说放弃龙的形象是对西方的“文化臣服”和“文化奴性”,乃是典型的“弱国心态”;有人说是发展焦虑;有人说国
即使有那么一种具体物化形象,与中国人现实生活处境、精神风貌相吻合。那这样一种形象,该由谁来设计?我想,最好的当然应该是艺术家,就像自由女神像理所当然出自艺术家之手而非哲学社会学家之手一样。另一个办法就是全民投票。上述网站调查其实已经透露玄机:这个问题网上投票就可以啦,这么现代化的互联网时代,一夜之间几乎可以完成,用不着哲学家们那么“智慧”的头脑兴师动众,更何况“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用的可是纳税人的钱。 媒体用《专家建议不再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作为新闻标题,我感到纳闷。这到底是哪门子专家嘛?是“国家形象”专家吗?前面说了,国家形象不是一些人拍拍脑袋可以设计出来的,而是每一个具体的国民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国家形象标志”专家吗?世界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专家,今后也不会有。从报道看,他们应该是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但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科学。从人类图腾的角度研究图腾现象是它的本职之一,但似乎跟“国家形象”和“国家形象标志”沾不上边。说好听点这是不务正业,说重一点是哲学和社会科学都死了,这和耗尽无数公孥画饼充饥的“现代化(程度)研究”一样。只见术谋和诡计,不见真正的学问,这一点,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似乎不怎么有“形象”。 童大焕,中国保险报评论主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