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乌鲁木齐大面积停暖专题 > 正文

新京报:乌鲁木齐停暖暴露城市应急缺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08:14 新京报

  在过去的4天中,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了大面积停暖事件,而当时该市的气温是零下十余度,这就意味着,停暖就是一场民生的灾难。从新闻中,我们得知,停暖区的居民不得不在家里裹着厚衣服,用各种五花八门的方式取暖避寒,商店里,电取暖器脱销,学生在宿舍裹着棉被看书学习……天寒地冻里,一丝温暖成了难以企求的奢侈品。

  不过,停暖事件发生后,中央非常重视,据悉,国务院先后几次打电话过问此事,自
治区政府也高度关注,经相关企业的紧张抢修,停暖区供暖于昨晚全面恢复。

  不过,此次严重的停暖事件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反思和警醒,供暖企业把停暖责任都推给了“劣质煤”,说原煤供应紧张,签约正规供煤商只能提供其80%的生产用煤,“为不耽误生产,只能选择一些小煤窑的煤”———这样的观点明显是牵强的———就算不得不采购小煤窑的煤,也不能质量好坏不分,不对供货方进行筛选,选择那些没有信誉、没有质量保证的货源。而且,煤采购回来之后,也应该经过严格的检验程序,确认成分指标合格后,方能投入生产。而事实却是,这种检验程序似乎没发挥什么作用。由此可见,不能把账都算在“劣质煤”上。

  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相关企业,还应包括当地政府部门———为什么城市的供暖安全如此脆弱。劣质煤轻易进入供暖企业、影响上万人的生活,主管部门对供暖企业的日常监管是否做到尽职尽责,对城市供暖系统的规划建设是否存在疏漏?这次停暖为何持续长达三天,让民众忍受如此长时间的煎熬,当地供暖系统的应急机制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没能迅速、有效地发挥作用,这都需要反思。

  此外,停暖区经济条件好的居民可以去买数百元的电取暖器,而低收入者显然难以承担这笔开支,当地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在乌市,正常供暖地区肯定有许多公共设施,如体育馆、会场、政府下属接待场所等,是否也可以考虑开放这些措施,开足马力供暖,让停暖区居民进入避寒?

  遗憾的是,目前几乎没有信息表明,乌市采取了类似措施,它似乎把城市供暖应急着力点放在了企业上,忽视了“人”,缺乏一种灵活,积极、有创意地处理危机的能力。

  还有,如此重大城市公共危机,政府应该及时做好信息发布,保障公众知情权。然而,乌市至今很少有消息是出自政府的权威渠道,有关政府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竟然表示:“不会专门为此召开新闻发布会”,这种态度实在让人遗憾。

  面对这么大的事件,这么多居民身陷困境,政府主要官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出现在电视上、广播里,对民众进行安抚和表达歉意,定时召开记者会,公布事态进展和调查结果,接受舆论质疑并作出回应。然而,现在事实却是,媒体和企业成了信息发布的主角。

  之所以要对乌鲁木齐停暖事件进行以上似乎有点苛刻的拷问,一则是类似的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在中央高度重视民生、要求建立和完善应急机制的背景下,当地做的并不完满;二则,如果这样的事件发生在其他地方,也并不一定就做的完满,所以,这一事件的发生,实际上也是对所有城市的一个提醒;对此事件的反思,也应该成为所有城市的反思———包括平时忽略的公共企业责任、城市安全应急、人性化公共服务、信息公开等。

  所以,恢复供暖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相反,它是所有城市应急建设的一面镜子,也是革除积弊,重塑政府公信的又一个契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