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五岳散人:好奇害死猫,无知害死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0:20 南方报业网

  虚拟@现实之五岳散人专栏

  从许多回忆当年的文章里得知,当年某些影片与书籍是分级阅览的。比如说未删节版本的《金瓶梅》一般是司局长以上之人士可以借阅,或者是研究中文的研究生、副教授以上可以借阅。有段时间,外国的影片也是分级的,只有一定级别的人才能看到。所以,我个人一直对某些批评中国没有分级制度的人嗤之以鼻:中国不但有分级制度,而且早就开始了。如
果我们追溯得远一些,发现其实这种分级早就是我国特产了。所以,再说什么我国没有分级制度云云,我都会跟这些人急。明明是我们的分级标准不同嘛,国外是按照年龄分,我们是按照职务分而已。

  按照职务分就会有一个弊端,你会发现成人的仪式不是该人生理、心理的指标,而是职务大小。再往前推论一步的话,你就会发现我们这里大多数人都不能算成人,因为毕竟大多数人没有职务级别。顺便说一句,很多人诟病现在官员太多,如果按照我这个理论,我们就会发现不是官员太多,而是大家都希望有个长大成人的机会而已。

  时代进步到了今天,虽然我们这里依然还没有分级制度,但大家也大致都接受了按照年龄进行教育的理念,不会再把成人当做孩子看待了——而且即使打算这么做也没什么可能,网络这东西早就改变了我们获得知识的方式,而且不管是什么知识都可以找到。

  最近,有人在网络上发表文章,质疑为什么教科书里《口技》一文与原文不一样,并且附上原文与现在用的改写体之间的对比。当年我学过这课文,感觉还是描写得很不错的一篇,结果发现这么多年敢情自己学习的是洁本。原本中有些很隐讳的描写,据说有少儿不宜的嫌疑。要说这也算教育部门用心良苦,至今我没因为性犯罪而在监狱里,说不定就是这洁本的功劳。

  在感谢教育部门之余,未免也看了看关于这条新闻的评论。在评论中,某汉语教授说:“就中学生而言,只需要了解文章精神就够了,把原版拿给中学生,只会给孩子带来‘负担’,好奇容易害死猫。他们年龄太小,缺乏判断力。”

  这话无法让人不愤怒。如您所知,动物界最聪明的动物也只有人类五岁左右的智力,而上中学的孩子至少也应该有十二岁了。好奇可以害死猫,这说明我们十二岁(含)以上的孩子连猫的智力都不如。这种完全无视人类智力的话出自一个教授之口,基本上让我怀疑他的智力水平。

  “了解文章精神就够了”当然更是扯淡。如果要这么教育孩子,我们根本就不需要教科书嘛,完全可以把世界上觉得有用的文章提炼出中心思想,让孩子背熟也就是了。比如说白居易的《长恨歌》完全可以说成是“辛辣讽刺骄奢淫逸的唐明皇,以及顺便歌颂他与那个胖夫人之间的真挚爱情”什么的。文字之美是不用学习的,是不是断章取义当然就更难说。这样的孩子教育出来正好适合去写公文。上面我说了,我们这里当官有职务才能观赏成人作品,这也算为孩子能够最终成为具有完整权利的成人做个准备吧。

  而这件事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要说有些东西是“少儿不宜”的话,中学生知道的比那个汉语教授恐怕还要多。在这个日益开放的社会,小瞧这些半大的孩子实在是件最愚蠢的事。一本正经地担心这些孩子没有辨别能力的同时,可能即使你把原文完整地、不隐讳地给他们翻译了放在眼前,他们都会说不够刺激。到底谁是智力上的孩子,还真是难说得很。

  好奇未必害死猫,但无知一定会害死人。我倒不担心这些孩子无知,比较担心的是到这个时代还有这种观念的教授。而且他自己无知也就罢了,还把那些不无知的孩子也想象成如他一般,这可怎么好啊?

  (作者系知名网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