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叶匡政:中国会有一场真正的文艺复兴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5:49 南方网

  刘军宁先生在《南方周末》和新浪博客,同时发表了《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这篇文章正在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文章中,他从社会学与政治学角度,言简意赅地分析了中国文艺复兴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将这一场文艺复兴命名为“新人文运动”。既然是“新人文运动”,就必然关系到对旧的人文观的清算与扬弃。从这个意义上,我把他的思想看作是对“文学死亡论争”的深入。

  刘军宁先生是著名的宪政专家,也是我的安徽同乡。他基于一个知识分子的敏感,发现了传统文学艺术领域正在悄悄地酝酿着一场变革。

  我愿意将这一革命性的观念进一步展开,与几位朋友商量之后,我将文章定名为《中国文艺复兴宣言》。

  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它的主要任务是改造我们的思维。

  2006年由互联网博客引发的一系列文化旋风,正是它到来的明证。各种文学艺术事件,以过去完全不同的方式进入公众视野。每一个事件,都向公众贡献了一个全新的文本。每一个事件都是无法重复与模仿的,这正是它们的艺术性所在。事件素材及与事件互动链接的各类报道、评论、观点,共同构成了一种新形态的文学文本。它们使中国迎来了一场真正的新人文运动。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说明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和使命:

  一、文艺复兴是在新经济的社会观与文化观中诞生的:

  什么是新经济的社会观?

  新经济时代,“消费”成为人们行为的中心,也成为支撑整个社会体系运转的逻辑力量。

  “消费”使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在世俗经验中得以生根,也使“市场”这一基层民主制度在社会形态中得到成长。在消费社会中,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公共选择与决断,生活的每一点改进,都是“民主”的公共选择的结果,这是重要的与影响深远的民主经验领域。真正的解放是由民众自己完成的。

  什么是新经济的文化观?

  新经济带来的最深刻的文化改变是:时尚生活的审美特征、工业生产的泛文化趋势、后现代美学观的普及。商品生产,正在被改造成文化生产。商品在被使用的同时,也被视作一种文化符号。商品世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表意系统。

  这种文化系统,正在取消精英文化的表述传统。罗兰·巴特说“作者死了”,死去的是原来由精英所独占的“作者”的岗位。现在,每个人都成了作者。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与争取公众支持的权力。每个人也由此拥有了公民社会的主权者身份。精英文化集团,不得不在消费中阅读和理解由大众提供的文本和语言。

  新经济是如何改造传统文艺的?

  新经济首先取消的是传统文艺的话语垄断地位。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纯审美的隐喻性文本,将在公众生活中慢慢死亡。行为艺术的兴起,直观地揭示了审美文本的演变真相,一切行为被移离原位,并被阅读时,就是艺术。生活与艺术的界线,在新经济时代变得模糊。

  在消费行为主导的文化逻辑中,文艺作品仅与个人的实用目的有关,不再承担对人类真理或公共审美的发现和宣告。消费文化让每个人都成了公共生活的发言人,多元的语言观和个性主义正在取代传统文艺的宏大叙事和普遍主义。

  新经济时代的文艺观是怎样的?

  在传统文艺观中,不被读者视为“语言”的大众的身体、行为、生活、技艺、器物,都开始了“语言学转向”,与体育竞赛、公众明星等一起构成了这个时代的新阅读文本。

  大众生活世界本身所具有的文学艺术特征,被揭示出来。

  人们不再期望从传统的文艺世界中,寻找一个强有力的“意义之源”来支配自己的生活。

  二、文艺复兴是在互联网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平台上进行的:

  大众传媒的垃圾是最好的东西?

  大众传媒这一称谓,隐含歧视意味,似乎是用来区别“精英”“特权”的高雅文化而存在的。精英文化以其所谓的“经典性”,处在为大众传媒提供合法性精神的高位上。一旦背离精英标准,即被斥为文化垃圾。

  没有人真正理解,正是大众传媒中所谓的文化垃圾,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精神自由的保证,也成为我们智力的源泉。

  大众传媒做的是文艺工作?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众传媒,这些年在做的也是把真实生活或事实真相,从原来的地方取走,放在阅读者伸手可及的纸张或屏幕上。这与传统文艺所做的工作相同。传统文艺指责大众传媒败坏文化品味,其实分歧并非艺术标准,而是语言与文本形态的彻底变化。

  大众生活在互联网等媒介的推动下,取得了公开陈述自身的权利,大众生活本身正在成为“语言”和“文本”。这种展示,比传统的文学艺术有着更为逼真的效果。

  那些有着重大社会意义或强烈现实感的现场直播、深度报道,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强有力的新文学文本。

  互联网是真正的大众传媒?

  互联网使中国迎来了一个真正的“大众传媒”时代,这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前提。

  互联网空间改变了很多群体的地位。它不仅使精英更深地卷入了大众生活,也使更多的大众参与到改变精英话语的运动中。

  互联网使生活在一个母语群落中的人,共同去发现与享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公共生活的价值与智慧。它不仅使时间与空间、人与机器、自我与他者、心灵与身体、虚拟与真实的边界变得模糊,也使理性主义允诺的一切遭到怀疑。

  理性主义产生了一个被管理的社会,而互联网正在培育一个更加合理的、互动多元的公共空间。

  互联网为文艺复兴能做什么?

  互联网正在构筑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学艺术观。与传统比较,它可以被称为一种“反文学艺术观”。它正在创造的是虚拟社区、虚拟现实、虚拟身份、虚拟空间、仿真、拟像、互动文本、网络游戏等一系列新阅读文本。

  有人将这种发生在互联网空间中的新文本形态称之为“超文本”,它改变了传统文本线性、逻辑、有界的概念,也彻底颠覆了过去文学艺术的单向叙事与确定阅读。

  超级链接使文本与文本直接关联,每一个文本都是若干文本的交叉。超文本的链接处在更新之中,以保持它观念的前沿,它进行着不断的讨论和互动。由互联网空间塑造的这种读人、读事、读文、读图、读物交互发生的超文本阅读观,将把中国文艺复兴带到一个新境界。

  三、文艺复兴塑造的是儒学社群主义的新人文观:

  只有一种个人观吗?

  新人文运动首先要确立个人观。说到个人,就要说到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核心是主张个体权利优先,认为个体自由高于共同善和美德。没人能证明个人就是利益的载体,也没人能证明个人一定要独立并优先于社会。一切学说都是历史和地域的产物,自由主义也不例外。自由主义的怀疑和否定精神,正在深深地侵蚀着西方公共生活的根基,使西方文化精神弥漫着一种病态的倦怠。

  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种个人观,关于民主的文化也不可能只有一种。

  为什么要到儒学传统中寻根?

  人只有存在于历史传统中,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文艺复兴的目标正是在公众文化层面,重建公共价值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联,恢复民族的文化自信。儒学不仅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它更是中国文化传统奉献给世界文化的最好的礼物。

  文化多元化与全球化,正在构造一个有着巨大公共空间的世界,对公共生活智慧的思考,使社群主义民主思想日趋成熟,这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儒学价值观,正是一块可以培育这种新型民主的原生地,其中有大量可以转化为社群民主形式的思想。

  为何要复兴儒学个人观?

  儒学的个人观,不是对自我权的推崇,而是对个人的关系的认知。

  没有理由认为,一种对个人关系的理解,就意味着放弃个人的需要。《大学》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体现的无疑是一种个人权利,而国家被想象成是一个扩大的家庭。在修身过程中,个人实现了与家庭、社会的共通性与相互依赖性,也完成了个人在共同体的关系与角色。

  在中国传统思维中,个人与权威的关系是非对抗性的,就像个人与家庭关系是非对抗性一样。所以,中国对个人的理解,永远演绎不出西方的个人主义。

  儒学社群主义究竟是什么?

  儒学社群主义,是以儒学的民主思想为源头,通过对西方社群主义的本土化思考和理解,构建的一种适合当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新哲学。

  它以社群的共同实践和交往,来说明个人权利的产生和基础,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它以社群的历史传统,说明自我人格的生成,否定先验的自我人格。它期望以社群组织来填补个人和政府之间的鸿沟,既反对极端的个人自由,也反对政府官僚主义的集权。它强调家庭、社群沟通、环境、传统的积极价值、社群的共同利益。儒家社群主义主张的是多元的道德观和文化观。

    原文链接:中国文艺复兴宣言(摘录)

    相关阅读:文艺复兴就是让中国人成为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