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高福生:领导签名频遭克隆的现实隐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00:11 红网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干部王全军,以帮人调动工作为名,伪造省领导批示先后诈骗22万元并向他人行贿,甚至他案发前的工作也是冒充领导签字谋得的。近日,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和行贿罪一审判处王全军有期徒刑10年,罚金1万元,并退还全部赃款。(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

  在笔者的印象中,如此参透“领导签字”一言九鼎的玄机,“苦练技术”克隆领导
签名从中谋取利益,王全军不是第一人,也不是“大手笔”。山东省齐河县的时国祺比起王全军来要厉害得多,这位最高学历是小学二年级,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的无业游民,竟然凭着伪造县委书记签名的进人条子,不但把自己安排进了审计局,将妻子安排到了劳动局,还收取他人钱财,将另外33人分别“安排”进了劳动局、交通局、审计局、物价局、公安局等党政机关,当上了公务员(11月15日《新京报》)……

  王全军、时国祺受到法律的制裁,到了他们该去的地方,那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然而这种现象暴露出的“潜规则”却令人深思:如果王全军、时国祺模仿的签名不是省领导或当地一把手的,而是一般干部或普通老百姓的,即便再逼真,恐怕也是一文不值。假签名之所以成为“圣旨”,呼风唤雨、所向披靡,凸显了真签名的“神通广大”,也说明我们还没彻底告别“一言兴邦”的历史。人们禁不住要问,究竟是制度管用还是领导签字有用?是法大还是“条子”大?

  这样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在人事、财务、公共决策等诸多领域“批示”天天有,“条子”满天飞。下级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或为讨上级领导的欢心,或是害怕领导的“淫威”、不想引火烧身,便将原则制度抛到脑后,对领导的“签名”不加分辨、不去印证,而是毫不犹豫地“领旨照办”,送“顺水人情”。王全军、时国祺等不法之徒正是看中了“领导签名”的巨大魔力和明显漏洞,才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成功”地将有关部门和单位“

幽默了”一把,导演了一部令人啼笑皆非、大跌眼镜的官场荒诞剧。

  说是闹剧,实则隐匿着一种腐败——一种由特权引发的权力腐败。要知道,签名不过是领导绝对权威的一种体现方式,而领导的绝对权威显然不是只有依靠签名才能体现,很多时候一些重权在握的领导甚至根本不用亲自出马,仅凭一个虚拟的代号或暗示就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畅行无阻。在构建法治社会、

和谐社会的今天,领导签名的条子这么神灵管用,并频频被犯罪分子克隆,比那些假冒签名更让人害怕。

  愚以为,在当前体制下,要使领导签名远离腐败,除了从根本上铲除“见字如晤”的御批陋习,摒弃“坚决照办”的奴才思维,关键还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强化对其权力的制约。如果组织人事部门成了某些领导的私家商铺,如果法律制度依然是一种摆设和装饰,如果“真签名”包打天下的混乱局面得不到有效改观,那么,狐假虎威的“克隆剧”还会再度粉墨登场。

稿源:红网 作者:高福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