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渔:女硕士转战十省赶考公务员的思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08:39 长城在线 (来源:华商报) | |||||||||
张若渔 湖南女子李玫一年转战全国10个省市赶考公务员,花费9000多元,却屡战屡败。她认定最佳出路就是考公务员,“读法学,总归是想进公务员公检法系统的,而且又是金饭碗,待遇地位都特别受人尊敬。”
重要的或许不是考公务员,而是以什么名义、以什么方式去考。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习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这是古代社会草根文人的梦想与追求。放在那个时代,这种浩浩荡荡的科考景观自有其合理性:国家垄断了几乎一切权力与财富、光荣与梦想,匍匐在民间的有识之士不得不借助“国家”这个跳板才能登堂入室、光耀门楣,其间无疑还夹杂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精英自诩和价值实现。 前尘往事,拿出来品味一番,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在这个改天换地的后工业社会,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竟然像极了古时的准士大夫———以进入国家机关为志向,痴迷于公务员考试,甚至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显然,李玫就是这样一个“标本性人物”,在公务员热的喧嚣中,她似乎显得特别“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辗转10个省市的无功而返,仍然不能浇灭她昂扬的斗志,所谓“考霸”真可谓实至名归。 人或以公务员为“最佳出路”,此为个人选择,我们应当抱以适当的尊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千军万马考公务员的现象就是正确的,尤其是在为此而丧失了理智的时候。诚然,公务员象征着稳定、地位和荣誉,在目前就业难成为显要社会问题的时候,这一烫金的职业成了不少人梦寐以求的“香饽饽”。但问题是,公务员职位终归有限,当恁多人闻风而动,这个紧俏职业势必更加抢手,势必有人金榜题名,有人名落孙山。更重要的是,公务员是一种科层制体系,其中的每一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这个系统内循规蹈矩的“螺丝钉”,那么,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具备这些品质? 韩国《朝鲜日报》近日发表了题为“青少年竟想成为公务员,韩国未来令人堪忧”的社论,社论指出“如果这是出于服务国民倒也精神可嘉”,但事实上他们看重的是“可以不担心被炒鱿鱼,挺到退休为止的‘铁饭碗’”。“谁夺走了韩国青少年的梦想?”社论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浩叹?而我们想进一步追问的是,是什么阻断了人们发现社会、发现自我的文明进程? 今日中国的一个显著进步在于,社会与个人的价值从文明框架中崛起,与国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学者熊培云先生惊呼:中国,正在重新发现社会和个人。但如火如荼的公务员热以及“李玫现象”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发现社会和个人价值的征途并不可能一马平川。或许,我们更应该奉劝一句:李玫及其所代表的人群,与其在国家的门槛前漂泊流连、盘踞不去,不如皈依已然风雷涌动的阔大社会,用自己的才华创造属于自己的天空。(相关报道见A19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