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平子:质疑巨资打造“长沙印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15:52 中国网 | |||||||||
据12月14日潇湘晨报报载,明年,长沙市将斥巨资打造大型民族歌舞“长沙印象”, 以“湘女多情”为主题,以金缕玉衣、浏阳花炮、铜官窑陶瓷为道具,俨然已形成了这台歌舞的初步构想。闻此消息,我不禁为长沙市此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产生深深质疑。 我们都知道,云南省凭借《云南印象》这部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说在未来五年内还将在全世界公开演出80
首先,从可行性来说,长沙市根本不具备打造像《云南印象》那样大型优秀民族歌舞的条件。第一,民族歌舞表演必须以歌舞为基础。云南是个多民族的地区,有太多能歌善舞的民族,有太多的民族歌舞,原始歌舞文化也保存得比较完好。随便从农家乡寨拉几个姑娘小伙都可以唱上一段民歌、跳上一段民族舞。因此,《云南印象》有其得天独厚的民族歌舞文化条件,就地取材也十分方便。可长沙却是一个汉民族为主的地区,民族歌舞很不发达,少数民族风情更不浓郁,缺少了这一文化根源,如何能够排出像《云南印象》那样的优秀民族歌舞?第二,民族歌舞必须有民族歌舞大师作为灵魂人物。《云南印象》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有杨丽萍这个舞蹈大师作导演,并领衔主演。她不仅是民族舞蹈大师,同时她自己也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家乡的民族歌舞有其独特的理解和思考。而不用说长沙,就是整个湖南,也缺少杨丽萍这样的大师。谭盾咱湖南的,也是搞原生态的,可他是个音乐家,相信排练民族歌舞绝不是他的强项。所以,缺少了这样的舞蹈大师,能排出《云南印象》那样的优秀民族歌舞将更是难上加难。 其次,从必要性来说,长沙市的确没有必要以民族歌舞这种形式倾心打造自己的“文化名片”。长沙市虽不具备优越的民族歌舞条件,但它的其他文化产业却非常发达,尤其是电视、动画、出版等乃是全国的品牌。要展示长沙的古老历史、民俗文化和人文风貌,完全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大做文章,何必舍本逐末,舍近求远,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呢?每个省、每个地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长,发展文化产业也必须从自己的这些长处着眼,走具有自我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这也才是科学的发展观。 跟风之举不可取,凡事必量力而行。再说,有些事绝不是花钱就能办好的。如果到时所谓斥巨资打造的《长沙印象》反响平平,或者根本无人问津,那可是得不偿失,不仅浪费了纳税人的钱,可能还会因此背上老百姓的骂名。所以,我劝长沙市政府对斥巨资打造“长沙印象”一事再慎重考虑,最好在作出决策之前多听听老百姓的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