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专题 > 正文

刘县书:奥运会上,我们不是古代中国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02:44 中国青年报

  刘县书

  2008年奥运会越来越近了,从传媒上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以“奥运”为名的报道:迎奥运创优美环境,街道妙招驱逐小广告;20万商业服务业员工接受技能培训;奥运场馆周边135栋楼房“平改坡”;171个“城中村”明年整治完,奥运场馆周边是重点”;奥运志愿者偏好急救员,京城2%市民将学救护”……

  一切以奥运的名义。我们中国人向来好客,也要面子,加上国家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因此,2008年奥运会将办成圆满成功的大会,几乎是板上钉钉。

  我们是否将赢得外国客人真正的理解和尊重?从主办奥运会中,我们将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些问题不是不需要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取决于我们如何做主人——一个主人的成功,仅靠热情招待、取悦客人是不够的。其实,从国外传媒的一些报道来看,我已经开始感到担心。

  当初有消息说北京将在奥运期间清退民工和限制外地人进京时,就有国内外舆论提出质疑,因为这涉及对本国部分国民的歧视嫌疑。近来,从北京“中非合作论坛”期间的交通管制,到国内对龙图腾存废的争议,乃至最近《大国崛起》的热播和讨论,都引起国外媒体的注意。而他们在报道时,又都将这些事与

北京奥运扯到一起。

  比如,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市政府来说无疑是一次从未有过的挑战……从中国领导人关于奥运会的讲话中就可以发现,奥运会更是被看成展示中国国力,促进这个古老的国家更进一步开放的机会等等。这些沉重的意义叠加在一起,使得北京奥运会也变成了一项‘政治任务’。”

  当然,国外媒体的报道有时难免偏颇,无事生非。不过,兼听则明。况且,奥运期间,将对国外媒体全面开放,现在了解一下他们的观点、态度,不无好处。看来,他们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人为奥运会所做的一切。而我们真该问问自己,如果我们不把奥运会单纯看作一场16天的大型运动会,我们到底在上面寄托了什么?这些寄托能实现吗?如何实现?

  显然,我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确有更高的寄托和期待,否则世界无法理解我们那么倾情倾力的投入。而因为付出那么多,我们也的确应该期待更多回报,那么,除了惠而不费的金牌和表扬,除了看得见的经济实利,我们还应该努力赢得的是什么呢?

  是世界对中国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仅仅通过一场运动会,当然不可能完成这个长远目标,但至少这是一个好的机遇,至少应该让其他国家的人民对我们的认识和尊重,在积极的方向上前进一步。这种获得看似是虚的,精神的,却将令所有的中国人长期受益。为此,我们的主办者组织者有深入思考和安排吗?

  真正的理解和尊重,只可能来自平等而真诚的交往。大做表面文章,可能适得其反;过分的殷勤、无条件迁就客人,反可能让人不安。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我们必须首先尊重自己;要想得到理解,首先必须真诚、坦白。

  有一段时间,北京公交的司售人员开始操练英语了。这应该是迎奥运的统一要求吧。但我还曾亲眼看到一个售票员,在一个壮年老外上车之后,号召车上其他乘客为“外国朋友”让个座。车上很多人站着,这个壮年老外没什么需要照顾的特殊情况,为什么售票员要号召其他人为“外国朋友”让座呢?这就属于一种过分的殷勤和优待。

  为了奥运会,我们已经做了很多方便外国客人的努力了,而且正在和将要做更多。我们几乎在所有公共场所换上双语标志,我们扩建道路,修建场馆,让大家学英语、练急救、不开车,还将有大量工程为之调整工期……

  我只希望这种好客和显得过分热情的投入,不会被客人误读为对他们的崇拜,或是别有用心。更希望我们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以奥运为契机和一个新的开端,向世界输出中国优秀文化,提升当代中国人的世界形象。这,显然不仅仅依靠赛场上的金牌。

  中国文化和中国人要赢得世界的理解和尊重,就不能没有自信自强的精神,要有一点以我为主的气度。而且,我希望,奥运会上的中国特色不要总停留在武术表演、大红灯笼、旗袍锣鼓这些东西,我们不是古代中国人,而是当代中国人,当代中国人的世界魅力来自何方,需要我们做主人的细细思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