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截住逃离绿色GDP的地方政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16:42 南都周刊 | |||||||||
(引言)因为一时的技术障碍而试图退回经济与自然作对的年代,不智之甚。 叶檀 资深经济评论员 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近日揭晓,有8人荣获这一称号,发布中国第一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的绿色GDP课题组荣获特别奖。不过课题组表示,绿色GDP没有获得地方政府普遍
绿色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绿色GDP难获地方政府支持本在情理之中,对于这样一种突显地方劣治的考核项目,以及可能随考核而来的污染治理费用、环境税收、生态补偿等经济赔偿要求,各地政府避之惟恐不及,除非如房地产调控一般强力推进,否则下场只能是偃旗息鼓。在试点阶段缺乏足够的行政强制力的情况下,有关人员对于绿色GDP的核算的执着让人钦佩。这是政府内部对于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弥足珍贵的主动展示,反映了社会对经济发展成本与收益真相的强烈期许,既可积善当世,更可造福后人。 一些专家建议停止绿色GDP统计,理由是全球范围内尚未找到合理评价自然资源消耗的价值损失和自然环境改变的价值损失的有效方法;而在传统经济增长理念依然占据主流地位的今天,要想彻底推翻原有的经济核算体系非常困难。这也是一些地方政府退出绿色GDP的借口。以技术理由放任环境恶化的做法是荒谬而不负责任的,因为统计手段有限就不统计,结果是经济与环境决策缺少最起码的数据支撑,继续以压低环境资源的价格来换取漂亮的经济发展数据,以恶劣的生态为代价换取大多数民众简陋的生存权,让后辈继续为我们这代人对于环境和资源不负责任的挥霍买单。绿色GDP是中国政府致力改变目前GDP至上政绩考核方法的基础性工程,比起幸福指数等地方政府积极性高涨的粉饰性工程来,其意义不可以道里计。 从经济学上来说,遏制类似于环境污染、资源退化等负外部性确实是一个难题,绿色GDP难以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有些类似于过度放牧的公地悲剧。一块无主草场使牧人云集,最终导致牛群无草可啃。 自然资源的公地悲剧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所有权属国家所有,使用权在中央与地方政府手中,使用之后可以立竿见影获得现实经济收益,并可表现为当期政绩,很少有哪个试图在仕途上有追求的官员会那么慷慨把大块资源留给自己的后任;其次,过量使用资源的收益是当期官员的、变成地方税收甚至直接纳入官商私囊,但过度使用所造成的污染却是所有人共同承担的。比如,长江上游企业直接排污,受损者主要是中下游地区,如果没有法律的制约,企业支付极少甚至不用支付一文钱的治污费,将负外部效应大肆转嫁给邻近地区就会成为常态。转嫁污染的负外部性,最终结果一定导致整个社会环境污染成为公害。 在这种情况下,加快绿色GDP的建设、封堵住地方政府退出绿色GDP试点的行为,使政府承担起应尽的“绿色职责”尤为重要。在政绩上同时考核GDP与绿色GDP,提高地方官员的短期资源滥用行为的成本是行政关键;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并最终使绿色GDP成为无远弗届的核心政绩考核指标,地方政府自然会失去退出的动力;以审计风暴的经验,公开试点省份的统计进展情况,以舆论压力强迫政府向绿色GDP转身;界定资源受益与受损边界,以国际上通行的排污补偿费的方式找到公平的经济补偿方式,由资源的开采者与使用者同时承担污染成本,给“公地”找到归属是关键。 因为一时的技术障碍而试图退回经济与自然作对的年代,不智之甚。绿色GDP工程事关民族立身之地与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已经没有后退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