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王建军:高校评估造假凸显大学精神缺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09:02 金羊网-新快报

  王建军

  为了使学校在本科教学评估中顺利过关,甚至拿到“优秀”,许多高校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全校总动员进行造假的事实,这在高校间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媒体对此也偶尔有所披露。但在今年4月周济部长一番“高校在评估中必须实事求是。一旦发现哪个学校有弄虚作假行为,评估将实行一票否决制,对该学校作不合格处理”的强调后,这个事
实似乎也理所当然地被否定了。

  然而,纸终归是包不住火,《中国青年报》编辑部最近几个月还是陆续接到一些高校教师和学生类似的电话、邮件,使这一丑闻再度在社会曝光。

  你追我赶的造假闹剧

  有学者将这一丑闻视为中国教育界“二十年未睹之怪现象”,此言并非危言耸听。在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何尝有过如此轰轰烈烈的造假运动。

  从试卷、

毕业论文、学生座谈记录,到标准论文评语、标准教案,乃至教学管理文件、教学事故处理文件、办学宗旨和理念等,都一一中规中矩地打造出来,然后煞有介事地标上假时间。然后又是编制标准问答手册,师生人手一本,反复演练和考核,打扫卫生,宣布纪律,并以“谁砸学校的牌子,学校就砸谁的饭碗”这种类似黑社会的流氓语言相要挟。各高校之间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寻经问宝,相互促进,活灵活现地上演着一出你追我赶的造假闹剧。

  评估造假陷教师于不仁不义

  这一闹剧的上演直接挑战着坚持真理和科学原则的大学精神。所谓大学精神,古之谓“大学之道”,以“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三条标揭要义。近代教育家又融入欧洲大学的学术精神,倡导大学应坚持独立精神、学术自由、求是学风的办学理念,强调发展学术文化是大学社会功能的根本体现,培养人文理想和独立人格是大学育人功能的核心所在。

  而高校评估造假与这一精神完全背道而驰。它驱使高校教师陷入不仁不义之地,他们在被迫与无奈之下所进行的造假行为,使他们缺失了向学生传播实事求是精神的底气,也丧失了抨击社会不良习气的资格。

  “高校应该是中国社会的良心所在,但讽刺的是,我们这些人却不得不进行一场有组织有纪律的造假运动,感觉太伤人了,伤的是学校内在的精神,这个可能暂时看不到,但要多久才能恢复过来?”这位高校教师的话直接击中了评估造假的危害。对大学生、研究生而言,他们亲眼目睹甚至亲身参与了这一造假闹剧,其教育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更真实、更生动、更有力。正如一个大学生所言:“学校逼老师造假,老师逼学生造假,学生走入社会怎能不继续造假?”

  高校领导需要这样的“政绩”

  我并不反对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我甚至认为在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这种评估十分必要和及时。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滑坡,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已经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严重问题。其症结,我个人认为,在于高校办学定位的偏差,教学管理的松懈和教师评价的错位。教育部对各高校进行本科教学评估,本应以教学规范的条例为准绳,动员全体教师检查和反思各自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动员全体管理人员检查和反思在教学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动员学校领导检查和反思在办学定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派出的专家评估组主要应该考评各高校对问题的查找及整改措施是否到位。这本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在操作过程中,我们的评估却很自然地步入造假的歧途。其答案恐怕只有一个,各高校领导者需要“政绩”。这是当官之道的诀窍,为此就必须努力掩盖错误和不足。这样,一个本来以查找问题寻求发展为导向的评估活动,演变成了一场努力掩盖错误的造假运动,其“优”、“良”、“合格”的分野也就成了完全变味了的称号。

  有“地位”的专家漠视大学精神

  我还有一个疑惑,在评估的过程中,这些已经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的非议,我们的教育领导机构却会充耳不闻,我们的专家评估组却会熟视无睹?合乎逻辑的解释恐怕也只有一个,我们的教育领导机构需要这样的结果。

  而专家组的成员来自各高校,他们中或许不少人都参与甚至组织了这样的造假运动,他们在考评其他高校时自然就不会触及这一要害。相反,在预评的过程中,有的专家还很“善意”地指出该校的造假作品还存在着哪些漏洞,应该使之更“像”一点。真正的呜乎哀哉了!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许多高校进入百年校庆之时,“大学精神”曾在学术界被鼓噪了一阵。我想这些学者的原意,是想借着校庆重新呼唤“大学精神”,使高等教育的这一优良传统得以张扬。但收效甚微。

  相比之下,因高校教学评估所引起的造假运动却生命力强劲。这样的反差,实在是高等教育的悲哀。而大学精神得不到张扬,固然有着外在强势因素的影响,但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乃至那些具有某种“地位”的专家们对大学精神的漠视,恐怕也是极重要的原因。(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