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韩涵:犯罪率不能成为城市准入的借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07:55 新京报

  近日,广州市一些政府部门表示,准备用抬高生活门槛的方式,减少“低素质”外来人员进城。由此,城市人口准入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话题。

  而限制外来人口进城的观点,似乎容易得到许多本地民众的赞同,他们赞同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外来人口让广州治安管理难度增加,市民安全感下降。广州市社科院的一项研究似乎在为这种观点提供佐证———近年来,广州市每年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近80%是外来人
。(12月18日《信息时报》)看来,外来人口的高犯罪率,似乎成了限制低素质人口进城的重要依据。然而,这个判断存在两个逻辑上的漏洞。

  其一,外来人员占犯罪嫌疑人总数的近80%.这似乎要告诉人们,外来人口是犯罪群体的代名词。事实上,犯罪嫌疑人中外来人员的确占了多数,但并不等于说,那些犯罪的外来人员,在外来人口总数中占了很大比例。不管是在广州还是在上海、北京,绝大多数的城市外来人口是守法公民。外来人口中固然有极少数人违法犯罪,但外来人口也是城市罪案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他们比城市人更渴望安全;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就是城市安全的守护者———不独广州,全国其他城市,治安员、保安从业者多以外来人口为主。

  因此,以外来人口犯罪率高为由,限制低收入者进城很荒谬。社会学家谢莉·路易丝曾指出,“犯罪是现代化方面最明显和最重要的代价之一,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避免现代化社会进程的副结果”。

  所以,不能简单把城市罪案的高发,归结于所谓“低素质外来人口”,它其实有着深层的时代背景,与转型期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重组与变革紧密相关,是社会准则和社会制度不完善的产物。

  其二,那些犯罪的外来人员,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进城前,是本分守法的公民,而进入城市之后,却走上犯罪之路,这是不是纯粹个人原因造成的,值得深思。

  犯罪现象中的个人根源,固然是驱动犯罪分子做出不良行为的直接动因,但社会原因也不应忽视。有学者就认为,“最好的社会政策,也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也就是说,消除犯罪的个人原因,是刑事政策的任务;而消除犯罪的社会原因,则是社会政策的任务。良好的社会政策,是减少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最有效措施。

  外来人口中的年轻人,大多数是满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进城的,可塑性很强,城市如果政策应对得当,他们的文化素质、文明素养、守法意识就有向上提升的希望,但如果应对不当,他们就有向下滑落的危险。

  毕竟,城市化进程的内容之一,也是一个教育农民工的过程。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的外来人口管理理念还有待改进,例如把外来人口作为“治安问题群体”看待,处处防备、限制,这很容易将他们推向了城市的对立面。城市为外来人口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比较匮乏,当外来人口陷入各种困境时,如工作找不到,生活无着落,

维权受阻碍……他们常常难以及时享受到和本地市民的同等待遇。外来人口的声音和诉求也缺乏有效的表达渠道,不能参与本地的公共事务,因此对城市缺少归属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活梦想,不管是外来人口还是本地市民,谁都不会想被人鄙视、被社会边缘化,每个人都有被社会认同、尊重的渴望。所以,外来人口给城市带来的积极效应是远大于负面影响的,外来人口对城市的负面影响,也不简单是“低素质”问题,城市也要好好审视自己,盘点公共政策上的失误与不足。

  □韩涵(北京媒体从业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