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不能将“洋文化”一网打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00:16 红网 | |||||||||
针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热衷过圣诞节”的情况,来自北大、清华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抵御西方文化扩张”。(12月21日新民网) 当地球变成一个“村”的时候,东西方各民族的文化必然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一些西方流行的东西,其实不全是西方文化的精粹。比如圣诞节
其实,中国的传统节日够多的了,为什么还要引进“洋节”?细细想来,一是一些“洋节”确实有其积极意义,比如“母亲节”、“父亲节“、“情人节”等,或在感谢父母生身、养育之恩的同时,以尽孝道;或在一个特定的日子里,表达爱慕之意、递进感情。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相悖,极易被国人接受。一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年年岁岁花相似”,缺乏创新,“套路”陈旧,节奏缓慢,更少一些西方节日的浪漫和情调。 圣诞节在国内大行其道,是国人尤其是青年在传统节日缺乏吸引力的语境下,一个情感表达和情绪宣泄的载体。抵制这个既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也不具备积极意义的“洋节”,我是赞同的,但将“洋文化”一网打尽,都认为是“西方文化扩张”,是很不客观,也是做不到的。毕竟,我们已经敞开胸怀接纳世界,吸收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吸收一切进步的文化观念。只要是先进的、进步的,都是世界的。 中国传统节日如果不被淹没,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侵入是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传统节日的吸引力。比如过春节,全国人民看一个“春晚”,发一圈短信,完了就是连续7天的海吃海喝,海聊海睡;即使出去旅游,也是人满为患,除了累个半死,回来就后悔。“黄金周”看重的是拉动内需,扩大销售,增加经济收入,而民众过节的喜庆气氛却一年年少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重头在传统节日上,是切入点,也是着力点,通过传统节日的探索、挖掘、创新、宣传,达到让国人逐渐了解、接受并欣然融入其中,整个传统文化便会成为有根的树,是任何外来文化都侵蚀不掉的。除此,别无良策。 稿源:红网 作者:马而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