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于立生:余大作家秋雨先生原是一条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11:23 红网

  余秋雨20日在博客贴出文章《我对“全国作家财富榜”的回复》,说自己看到1400万的收入很吃惊,统计者应该是把远远高于正版书的盗版算了进去,此外还有一些正规出版社从没支付过报酬,或者隐瞒印数。但是,在批评完盗版行为后,余秋雨又颇有些自喜:“不管怎么说,这个财富榜证明,只要是印有我名字的书,销售情况一直很好。对于这个事实,我有一种超越经济数字的喜悦。”(12月23日《广州日报》)

  对一个作家价值的评判,理应采内在的、文学的标准,而不是采外在的、经济的标准。如果畅销、流行就能代表一切,那借用英国作家赫胥黎的话,连流行性感冒都将是好的了。财富的大量,之于一个作家,无妨借用诗人徐志摩的一句话:“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敢问余大作家秋雨先生“有一种超越经济数字的喜悦”,是“超”到哪儿去了呢?一个优秀的作家,理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的良心”,自有其超越功利之处,而不是金钱的奴隶。也无怪乎韩寒要说,“中国缺少大作家”了。

  然而,看到以下言论,更是叫人瞠目——“多年来关于自己的种种谣言(主要是‘历史问题’的谣言和‘文史差错’的谣言),全都是为了让读者不买自己的书,转而去买那些人的书”,“结果,广大读者没有受他们的骗”。

  “一字师”、“闻过则喜”的传统佳话,实在多矣!学生时也看过一些余秋雨的书:《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同时也看过不少的指摘余文章“硬伤”的批评,对于其中的多数也能认同,但在余秋雨眼里竟成了“造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众目睽睽之下,余大作家秋雨先生在凤凰卫视“秋雨时分”节目中不是也出过差错,被观众指出过吗?至于“历史问题”,则是指余秋雨文革期间参与“石一歌”写作组的事,而余大作家秋雨先生对此则矢口否认,拒不忏悔,而今竟又说人家是在造“谣”。然而若果是造谣,无论是“二余之争”,还是“余、古(余秋雨、古远清)之争”,关于名誉权的官司,不是也打过了吗?法院不是都没判人家诽谤吗?说人家“全都是为了让读者不买自己的书,转而去买那些人的书。”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敢问余大作家秋雨先生难道成了人家肚里的一条虫?即以中南财大古远清教授来说,是以学者闻世,而非以作家著称,难道竟是指望大众去买他的学术论著、讲章?动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予人厚诬,则正常的文艺批评、学术争鸣,又将怎样开展呢?

  回头再说说这“全国作家财富榜”,一出炉,就遭到了不少上榜作家的抵制。海岩说“这榜单太不靠谱”,郭敬明则说“肯定没这么多”,是真是假,税务部门介入之前,当然谁也不能妄断;余大作家秋雨一开始态度是“不对此做任何评价”,易中天也称“不清楚也不想谈”,当然也有此权利。但是,“上海的一块大金子”韩寒却是心直口快:“我没具体算过自己赚了多少,但950万这个数字应该八九不离十吧。”“与其他行业相比,作家的收入是最透明的,因为只要知道版税率和销售数,就基本可以知道一个作家的收入所得”。

  鉴于郭敬明的剽窃事件拒不道歉,余秋雨的历史问题拒不忏悔,而韩寒则一贯特立独行,出口无忌,从直觉和经验出发,我当然更愿意相信韩寒。

  因为韩寒的一贯作为,体现出了一种可贵的“真气”。(于立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