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场:高考增加体育考核值得期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00:53 红网 | |||||||||
针对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导致的学生体质下降问题,我国将把“健康”摆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着力扭转“重智轻体”的局面。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将身体素质与高校招生相挂钩,体育成绩将成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这是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今天举行的教育部例行发布会上透露的。(《人民日报》12月26日) 从1985年起,我国共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20年我国
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为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了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在传统观念影响下,过分强调动作规格、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生物学指标,常使体育教学带有过多的强制性,教学过程趋于军事化、程式化,忽视或压抑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社会心理学认为,个性与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行为活动之中。因此,学校体育可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与内容,置学生于情感交流的情境之中,反复感受成功与愉悦,在不断完善自我和鉴赏他人效能的过程中,使个人的气质、智力、能力、需要、动机和自我意识等具有社会意义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和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要求劳动者除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外,还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在培养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体育通过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向青少年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在体育学习与训练中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团队精神、接受“挫折教育”,注重发掘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学校体育在青少年的社会化中对他们进行教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体育“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适应能力,应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理念一直定位在强调学校体育的社会需要及其对人的生理作用上,对它在个性发展上的作用未加重视或重视不够。 目前,在我国学校体育中,过多地强调学生在校期间的近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走上社会后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功能与价值。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学校体育已经实现了与终身体育接轨。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为了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学校体育必须引进终身体育的思想,运用终身体育的理论和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崇尚体育、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使学校体育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向全社会伸延。拓展对体育传统的认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体育和它对社会进步的意义是非常必要的。考大学也要看体育成绩,无疑是积极的尝试。相信随着时代的前进,体育不仅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的思想一定会愈来愈深入人心。 稿源:红网 作者:郭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