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毛建国:满城尽挂“黄金甲”是对信用的透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09:52 正义网-检察日报

  这段时间,张艺谋一部《满城尽带黄金甲》吸足了眼神,赚足了口水。在大街上,各大商场门前,还有一种“黄金甲”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就是各种评优的铜牌。顺着上海南京路一路走去,犹如走进一条用“黄金甲”摆下的迷阵。一块块黄灿灿铜牌好像装饰品,每家店门前都少不了。更让人眼花缭乱的是一家医药商店门口:“上海市文明单位”、“中国商业名牌企业”、“中国商业顾客满意企业”……9块铜牌整整排满一面墙。(12月26日《法制日报》)

  这么多铜牌,你相信吗?反正笔者不相信——家家都是先进,也就没有了“先进”。这种做法,是对信用的透支,是对诚信社会建设的破坏。

  谷贱伤农,滥发牌伤的则是发证机构和商家自己。对于发证机构来说,给钱发牌,看似无风险,其实是对自己资源的透支。信用是发证机构存在的前提,发证也存在市场,多家发牌,谁能笑到最后,关键看谁有信用。有信用者不乱发、不滥发,其牌的可信度高,市场较为认可;相反,乱发者如江湖医生骗一个是一个,最终会被市场无情抛弃。

  对于商家来说,花钱买牌是为被消费者认可。当一个市场、一条街道,全是“黄金甲”时,消费者会相信你吗?钱扔进水里还能听到响声,扔给这样的发证机构,只是徒添笑话。而且,挂这样的牌,风险极大。只要其中有一商家不诚信经营,就会引起市场连锁反应。消费者会想,这家挂这种牌子的商家是一根烂木头,其他挂这种牌子的能木秀于林吗?此时再看,与花钱请人搬石头砸自己脚有何区别?

  我们应该反思“黄金甲”为何会在今天挂满街?据悉,这一现象起源于国家统一取消了省优、部优、国优称号后,爆发于年末岁尾时。这种现象的出现,体现了国家对评优发牌监管的薄弱。什么样的机构才有资格评优发牌,该通过什么程序评优发牌,市场一片混乱,对传统的诚信商业伦理形成了致命的冲击。

  茫茫市场,搞一点评优还是有必要的,但应有原则——宁少毋多,宁缺毋滥。而且,评优的方式应该改变过去的自上而下的方式,采取上下结合,让市场参与,正如专业人士所说,“真正的优秀,由服务的质量说了算,更由社会公众自己说了算”。

  其实从保护消费者角度讲,与其评优不如评差,如若工商、质监等部门定期搞一个全国、本省、本市的最差企业排行榜,让消费者做到心里有数,什么商家不能进,那将极大地促进市场的净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