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单士兵:台湾地震,我们的关注与祈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8:47 红网

  岁末年终,揣着满怀的收获,我们正在告别2006年,辞旧迎新的喜悦已经在我们心头泛起。但是,从北京时间2006年12月26日20时34分开始,我们把喜悦暂忘,我们的心灵开始揪紧。

  那一刻,在台湾附近发生了7.2级地震。立刻,它就强烈地撞击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灵。地震产生的3英尺(约1米)高海啸,正一波一波地破坏菲律宾东海岸的巴斯科,同时也扯
紧了我们的神经。

  就在两年前的同一天,印尼发生一次里氏6.2级强烈地震,继而掀起可怕的印度洋大海啸,制造一次极其可怕的梦魇。如今,异邦的伤痛尚未完全消解,飘荡在印度洋之上悲歌还未散尽,现在,同样的灾难又降临在我们自己身上。

  尽管,在全球化时代,共同拥有同一个地球,共同守望每一片家园,这样的世界公民精神,在印度洋

海啸事件,已经得到极大的演绎。但这一刻,面对台湾宝岛发生的
地震
与海啸,可以肯定,这个世界上,却没有谁比我们更为关注,更感觉疼痛,更真切地去面对。

  因为,这是我们自身肌体遭受的创伤,疼痛在最短的时间,就可以辐射到我们全身。既然,灾难不期而至,无法回避,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敢与自信,参与到救援与善后中。这一刻,我们不愿意说什么责任与义务,也不想去反思灾难发生的原因。任何理由与反思,在这一刻,都极其苍白。我们只有自觉的行动,那就是把一切遗忘,一起去承载疼痛,一起去面对灾难。

  海底地层正在发生断裂,地面的心灵却极速靠近;海啸正在蹂躏一方家园,我们已经开始一起守望相助。共同的承载,让我们看到,尽管大灾降临,但台湾的市民仍然做到较为平静;高度的关注,才会有地震发生后,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即坐镇市应急指挥中心,并启动了应急机制,要求当地各电视台、广播电台滚动播发有关消息,提醒市民注意。

  不管这场灾难的凶恶脸孔如何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紧急救灾援助应急机制的全面启动,随着我们所有人的力量向同一个方向聚集,爱心与力量,必然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递到灾区,我们必然会以最快的速度,与灾民手携手,肩并肩,共同去面对和承担巨大的灾难。

  因为,自己的灾难,让我们谁也无法置身事外。大悲大痛,需要我们大爱化解。应急救灾,需要我们的智慧支持。那么,此刻,我们可以暂时抛开灾害再次来临,预警再次失灵的教训不谈,但是,对于印度洋海啸事件发生之后的救援经验与教训,却必须时刻谨记。灾难可以重来,但灾难带来的伤痛不应复制,只能消减。

  今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两周年纪念日。在南亚国家印尼、泰国、斯里兰卡等国,人们以各种方式来寄托哀思,或诵经超度,或者举行集会,告慰逝者的亡灵。而在东亚的中国台湾附近,地震与海啸却再次相伴相生,但是,我们相信,这一次,灾难的形式历史重演,灾难的后果绝不会再次出现。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用我们切实的行动,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应急能力与救灾理性。

  尽管在目前,地震造成的灾情尚不明朗,损失也不清楚。但我们祈愿,灾难带给我们的伤痛会尽量少些。同时我们也付出我们的关注与关切,向灾区的人们,向所有中国人的内心注入无尽的温暖。让我们带着关爱、自信与智慧,与台湾,与地震、与海啸,一起守望相助。

    稿源:潇湘晨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