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平:政务公开,先从编制公开做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10:44 光明网

   作者:李季平

  先看这样两条新闻:一是新华网2007年1月16日的报道:截止到2006年12月16日,经中央批准列入2006年党委换届计划的河北、山西、内蒙等14个省区党委换届选举全部顺利完成。14个省区新一届党委副书记共设33人,比上届减少38人。二是《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1月5日报道:在国家发改委网站英文网页显示的最新领导名单中,解振华的名字已然在列。根据此份领导名单,解振华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中排名第4。至此,国家发改委已经拥有12名副主任。

  这两条被广泛传播的新闻,给人们的信息导向是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前一条是说,中央下决心减少领导职数,并且从上到下付诸行动。除了这次公布的14省区级党委班子副书记领导职数减少以外,此前一些地方的县乡换届中,领导班子中的副职职数也都大幅度减少;而后一条消息则给公众传达着这样的信息:国家某些部门增加领导职数相当随意,似乎不需要相关程序。不是吗?某个部门的副主任竟然多达12名。那么,是否还会有第13名或者更多呢?

  从法律和制度的层面看,这两条新闻在具体的报道中,都缺乏一个权威性的依据,即: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对不同层级国家机关的领导职数是如何确定的?比如,这次河北、山西、内蒙等省区党委换届,新一届的副书记比上届减少38人。那么,减少38人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是达到中央有关部门要求了呢?还是比规定多了或者少了?公众无法作出判断;同样,

国家发改委的副主任领导职数,包括解振华在内多达12名,这个数字又是什么概念呢?比编制部门核定的数据多了还是不足呢?公众同样也无法作出判断。

  很自然,这就涉及到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机关的编制和领导职数的公开问题。对此,我查阅了党和国家编制、组织、人事等官方网站和网络实名搜索,均未查阅到国家部门和地方党政机关的编制、岗位、领导职数的详细配备等数据。

  那么,为什么公众如此关心、又是国家政务公开的基础性资料的编制方面相关数据,没有通过大众媒介向社会公开呢?

  我国传统的“官本位”文化积淀较深,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几次大的“精简机构”部署,效果都不明显,总是摆脱不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并且,越往基层,这种膨胀越厉害。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公开了编制、公开了领导职数,对超职数领导的处理,就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我问题。

  其实,早在200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坚持严格依法、全面落实、及时便民的原则,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之外,都要实行公开。

  我个人认为,各级党和政府的机构、编制、岗位、领导数量等,设置的目的和职能,从本质上讲都是

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国家或地方的经济建设服务的,凡不属于国家秘密的,都应当最大限度的公布于社会。

  政务公开,先从编制公开做起,这样有利于上级检查、落实情况,有利于被公开的单位提高自我约束意识,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全社会成员的监督。还有一个深层次的意义是,各级党政机关的政务公开,按照中央要求带头做好了,对基层单位的考核、督察也就更加理直气壮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