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单士兵:再次争议教育产业化的真相发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2日07:43 潇湘晨报
本报评论员 单士兵 从当初承载着拉动内需刺激增长到如今背负恶名,教育产业化似乎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乱象的原罪。当争议多年的教育产业化话题再次被推至公共话语前台,对之,我们必须走出过去的简单概念化、标签化的认知,进入更为理性的深面,寻求重大发现,来为我们解决相关教育问题找到真正的制度性出口。 从时髦到暗淡甚至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之鼠,尽管教育产业化已经背负恶名,但是,一个概念与符号的隐匿,却并不就等于相关问题的解决。事实上,即便是教育产业化曾招致上下一片炮轰,即便是教育部高官也早就掷地有声的表示要反对教育产业化的倾向,但是,教育成为盈利工具的现实,在现实中仍然在通过种种形式进行演绎。这本身就印证着教育产业化的方向与特质。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这个意义来看,回避教育产业化这个问题,甚至就容易规避了有关教育问题的真相与责任。我们必须承认,在今天,市场化已经成为解决行业垄断与不公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很多已经产业化的行业中,公平的资源配置与充分的市场竞争,足以将种种不公与盘剥降低到最低。 因此,面对教育产业化背负恶名的现实,我们就必须去探询,这背后政府在投放教育资源上,到底有没有做到充分与公平?政府的相关政策,到底有没有做到使市场充分的开放与竞争?答案无疑是令人遗憾的。当前一些教育部门与教育机构之所以可以利用教育资源进行牟利,其依附的最基本前提,就是教育的供给短缺和行政垄断。这一点,其实才是教育产业化背后更为关键的问题。 当前,中国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在教育投入不足的背后,还又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的现实。显然,资源性短缺与分配性不公,本身就造成一部分群体失去了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显然,这意味着让教育产业化充当教育问题的原罪,本身就是存在某种武断。我们不禁要问,政府对教育的供给短缺,是不能也?还是不为也?我们到底欠老百姓多少的教育账? 此外,尽管说,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社会公益性,但教育本身与其它私人产品也有着许多相同的属性,当受教育者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获益,教育消费注定就将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这就决定着,教育发展必须打破封闭,纳入到充分竞争的机制下运行。然而,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行政垄断,使相关教育成本核算不清,相关费用定价不公,而且还造成教育领域缺乏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也就是说,教育领域的行政垄断与特权,本身就是当前教育问题的重要症结。 我们认为,应该将这些视为再次争议教育产业化问题的重大发现。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对教育的供给短缺和行政垄断问题进行及时厘清,对这些问题责任归属进行明确的界定,对相关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偏,那时,不但是对教育产业化问题的认知可以得到全面的理性提升,更重要的是,种种教育乱象与教育腐败,也将可以得到一次全面的整肃。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