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民工返乡竞选村官现象引发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11:17  中国新闻周刊

  农民工返乡竞选村官

  1949年以来,除了政治强力下的知青“上山下乡”,中国社会的人才流动基本是从农村走向城市,中国农村出现了知识空心化。如今,那些在城市里见多识广的农民工返乡,陆续进入中国乡村基层执政阶层,这一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刊记者/刘炎迅(发自河南上蔡)  文/王婧

  2008年12月底,被称为中国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的张全收,从深圳赶回家乡——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村拐子杨村,当选村委会主任兼支书。他同在深圳打工和创业的好友杨国群当选为村委会会计兼支书秘书。当选这一天,村里来了很多媒体记者和专家学者。

  在经济寒冬的背景下,渐渐变冷的“村民选举”话题,有了新的关注点——进城务工和创业的农民陆续进入中国乡村基层执政阶层的现象,进入人们的视野。

  “农民工司令”回村

  2009年2月13日下午,拐子杨村。

  在挂着“全收希望小学”招牌的校园里,杨国群迎面走来,笑得有些拘谨:“咱们就在这聊聊吧,村委会破得很,没地儿坐。”

  杨国群1998年离开拐子杨村,到深圳打工。当时张全收已在深圳打工2年。在张的帮助下,杨跟着一个师傅做纸品印刷生意。

  2001年前后,张全收创办深圳全顺玩具厂。2004年8月,以招收河南农民工为主的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深圳市龙岗区挂牌。因为独特的劳务运作模式,张全收名声渐起,被河南老乡称为“农民工司令”。2008年两会他成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而杨国强,“一开始工资就几百元。”后来开了一家小型的纸品批发厂。

  拐子杨村现任副村支书吴振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过去的6年里,他一直是该村的支书和主任。2008年底,上蔡县各乡村开始换届选举,他就向县里和镇上领导提出让张全收回来做村官。

  吴振华解释说,村里太穷,“要想发展好,必须有一个能引领大家带头致富的人才行”,而张全收被认为是最好的人选。此后,朱里镇的党委书记、镇长、副镇长等人先后多次前往深圳,“说服”张全收接任拐子杨村村长职务。

  张全收终于答应,并叫上同在深圳打工的杨国群,“我发了点大财,你也有了点小财,咱们能回村做点贡献了。”张全收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张、杨回乡竞选村官,正值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中国沿海地区大量中小企业倒闭,2000多万农民工失业返乡。张不认为自己返乡竞选村官是无奈之举,“主要是想为村里做点事情。”杨国群也认为,纸品批发生意虽然大不如前,但“问题不大,回村做村官与此无关”。

  据上蔡县宣传部通讯员宋永先介绍,该县有近20名提前返乡的农民工参加村委会换届选举。上蔡县劳动局下属的劳务培训中心主任董希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提前返乡恰逢换届选举,是此次农民工顺利参选村官的原因之一。

  崇礼乡朱大东村新当选的村支书朱从建,今年34岁,多年来在外做礼品生意,“呆过很多地方”。张庄村新当选的村支书石俊强,也是34岁,之前奔波在各地,做蛋鸡生意。东党村新当选的村主任党国名,也一直在外打工做小生意。

  农历年前很早一段时间,这几位就回到村里闲着,“生意不好做,工不好打”。这成了三人相似的感叹。石俊强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回来做村官,是一条路子,为什么不尝试一下?”

  在江西南昌、湖北十堰、山东潍坊、重庆等地也传出类似消息。比如南昌市,返乡农民工有101人参加村两委竞选,成功当选21人。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贺雪峰教授认为,这并不是2008年经济危机背景下才有的现象。2006年,他在湖南衡阳三湖镇做乡村调查,就发现那里村干部有外出务工经历的超过20%,尤其是主要村干部,比如村长、村支书等等。他说:“这是我发现得比较早的地方。”

  他认为湖南衡阳在90年代初就有打工潮,比全国其他地方早一些。现在的农村,20多岁的都在外面打工,超过30岁仍然在外打工的成本比较高。这是因为农民工多半都在生产线上,30岁以后,身体素质以及协调能力都变差,更别说服务行业了,服务行业也是要吃青春饭的。这些人过了30岁就会陆续回乡。现在担任村官的多是40岁到50岁左右的这样一批人。

  贺雪峰估计过几年,返乡农民工竞选村官的比例会大大上升,保守估计会达到70%以上。在他的调查中,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的情况,但不如衡阳这么密集。他估计是因为其他地方的青壮年还没有进入中年期,还没有返乡。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嵘2007年做的“农民工的未来发展预期”调查,就有一些农民工提到要“回乡当村官”。他们填写的动机,大多是希望把家乡建设好,也有的认为“在城里没有办法呆下来”,但回去不愿意再当普通的农民,就当村官。

  “贴本儿当书记”

  2008年11月26日,拐子杨村村委班子换届选举,张全收向村民发誓,不为权,不为钱,不从村里拿一分钱、不赚村里一分钱,要“贴本儿当书记”。

  2009年2月11日,张全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选后他已为村里贴了11万多元,“帮每个村民买了‘新农合(合作医疗)’,70岁以上的老人都发了几百元补贴,还重修了希望小学和敬老院,更换了变电站、安装了路灯。”

  于建嵘说,近几年,回乡当村官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主要是回乡的老板越来越多,也有一些是打工仔。但这些人在外面打工如果没有什么成就,回来参加竞选,人们并不信任你。

  因此,有钱、有人脉、能办成事情,是这些“土归”竞选成功的原因之一。而那些相对普通一些的返乡民工,多在竞选中败北。

  2004年10月,拐子杨小学校舍年久失修,村支书无奈之下找到张全收。张全收在公司只剩下15万元流动资金的情况,毅然转借80多万元予以支持。新校舍建成了,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24间教室可容纳8个班。当地政府把学校命名为“全收希望小学”。

  2006年9月,张全收向朱里镇政府捐款60万元修建“朱里全收敬老院”。敬老院竣工,他专程赶回家乡,给入住敬老院的80多位老人每人送上一个红包。

  这些举措直接影响了村民们对张全收的看法:“是个好人,能办事的人。”

  在南昌、十堰等地,最终当选新一届村官的,大都和张全收一样,在外打工积累了财富,聚拢了人脉,属能力较强者。

  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昌平说,这两年是“两委”(村委、支委)换届年,自然会有外出农民工返乡竞选村官。加上各地政府及组织部门的有意引导,农民工返乡竞当“村官”容易成为一种潮流。

  1949年以来,除了政治强力下的知青“上山下乡”,中国社会的人才流动基本是从农村走向城市,中国农村出现了知识空心化。如今,那些在城市里见多识广的农民工返乡,不能不让地方政府予以重视。

  上蔡县宣传部副部长魏晓伟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必须抓住这个机遇,让有能力的年轻人参与乡村基层治理中去,将新的思维带到农村,促其发展。

  江西南昌市各乡镇官员就明确被要求,“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村级党组织和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把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返乡农民工人才吸引到两委班子中。”

  裴春亮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村委会主任。与张全收相似,早年裴春亮也是靠出外打工、经商起家,并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

  2005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乡亲们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裴春亮身上。此时,在县城买有房子、已很少回村居住的裴春亮,在缺席情况下,仍以高票当选。此后,他个人出资数千万元为全体村民修建160栋两层小楼,并率领乡亲开办村办企业。

  上蔡县劳务培训中心主任董希峰透露,2009年2月,上蔡县刚刚下发“红头文件”——《关于鼓励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的意见》,其中鼓励“富人”担任村官,也是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回报家乡”的渠道之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相关专题 中国新闻周刊

更多关于 农民工 返乡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