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江苏安徽争建渡江战役纪念馆再现雄师过长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1日02:40  现代快报

  今年4月23日是南京解放和渡江战役胜利60周年。日前,南京市民李先生反映,他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称安徽准备修建与三大战役齐名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正在向全国征集相关文物,已征集到的文物中有100多件来自南京。李先生对此感到诧异,“南京也在建渡江纪念馆,多年来也一直在向全国征集文物,而且还通过新闻媒体反复宣传。怎么到最后,自家门前的文物反让近邻安徽征集走了?”

  记者调查发现,早在10年前,安徽、江苏、上海就开始向中央申报建设渡江战役纪念馆,但最终“花落”安徽。去年10月26日,投资数亿元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在巢湖之滨动工兴建。虽然没有争取到“渡江战役纪念馆”,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新馆在一番多磨后,还是于去年7月18日开工建设。

  新馆动工前后数年间,南京市有关部门一直在向全国征集文物,但就是在连续征集中,自家门口的一些文物却被安徽方面征集走,其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合肥从南京征集走130多件文物

  李先生所提到的文章来自“合肥在线”网站,题为《再现“百万雄师过长江”》,大意是说合肥正在筹建渡江战役纪念馆,并已从全国征集到文物241件。该文发表时间是2008年4月28日,后被全国多家知名网站转载。

  这篇2000多字的“过时”文章,真正牵动李先生神经的是其中的一段“百件文物来自南京”。“在此次合肥面向全国举行的征集活动中,其中有100多件文物来自南京。这是党史办4名工作人员,在南京呆了40多天,走访40多个部队干休所征集而来。”文中还提及了部分文物及捐赠人的名字,如:“南京军区联勤部干休所刘凤银捐赠的一个望远镜,南京军区联勤部干休所伏斟捐赠的文件包,南京邱文喜捐赠的指北针……”

  记者辗转找到南京军区联勤部干休所伏斟。“我捐了2件文物,一件是文件包,一件是马褡。”已86岁高龄的伏老精神矍铄,回首往事记忆犹新,“去年3月下旬,合肥党史办两名工作人员找到我家里,说国家级渡江战役纪念馆要开建,问我有没有渡江战役文物。建渡江战役纪念馆是好事啊,我肯定要支持。”

  伏斟夫妇都参加了渡江战役,目前随身仅存的文物有3件:马褡、文件包和纪念章,“我们留下了纪念章,把马褡和文件包捐了。”伏斟妻子说,“尤其是马褡,捐的时候真有些舍不得。这么多年,它一直发挥着作用,里面装着两床被子。”

  南京军区联勤部干休所刘凤银、南京军区司令部干休所苏民生等老人都向记者确认,去年三四月间,他们向合肥方面捐赠了渡江战役文物。“我捐的是一架望远镜。这是解放长春时缴获来的,我一直背着它打过长江,解放两广。”刘凤银说。

  对到南京征集渡江战役文物,合肥市党史办主任王家贵显得十分低调,“也没征集到多少,大多是普通文物。”据透露,目前,他们向全国共征集到渡江战役文物近千件,其中来自南京的有130多件。

  王家贵告诉记者,南京的这些文物全部来自部队干休所,“革命老前辈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支持,让我们十分感动。”据介绍,去年3月中旬,他们一行4人来到南京,前后一共住了40多天,走访了38家部队干休所,拜访了500多位老干部。

  王家贵认为,他们去年的南京之行,是一次很正常的民间文物征集活动,“就像多年前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的人跑到我们安徽征集文物一样。”

  渡江战役纪念馆缘何落户合肥

  安徽到南京征集文物,是为了筹建渡江战役纪念馆。这在许多不知情的外人看来,以为是地方政府的一个寻常举动,“今年4月是渡江战役胜利60周年,长江沿岸的一些地方都很重视,纷纷修缮或新建纪念馆,并四处征集相关文物。”市民李先生说。

  但事实情况不尽如此。合肥市党史办工作人员说,全国现有十多个渡江战役纪念馆,但经过中央批准,单独命名“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只有合肥一处。其他地方的纪念馆,其名称前头都有地方名,比如: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江阴渡江战役纪念馆等,前面都有南京、江阴等地方名。

  据介绍,安徽省早在1995年就开始向中央申报建设渡江战役纪念馆,江苏、上海也紧随其后申报,最终,渡江战役纪念馆落户安徽合肥。“中央之所以决定放在我们安徽,是基于渡江战役中安徽的重要地位。不仅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渡江战役总前委就驻扎在合肥市肥东县瑶岗,而且百万大军横渡的千里江面,皖江就有八百里。”

  2005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给安徽省委复函,同意安徽省负责牵头启动建设渡江战役纪念馆。

  又经过多年的规划和筹备,2008年10月26日,渡江战役纪念馆在巢湖之滨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建设规划用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规划场地成半岛状突出巢湖,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记者去时,该馆桩基部分才完工,“全部建好开放,可能还要一两年。”合肥市党史办工作人员说。

  对于渡江战役纪念馆落户安徽,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工作人员表示“很正常”,“每个纪念馆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相互间不存在什么可比性。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的馆名及纪念碑碑名都是邓小平题写的,它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优势。”

  尽管渡江战役纪念馆没能落户南京,但渡江胜利纪念馆新馆还是于2008年7月18日在下关滨江动工建设,如今已基本完工,有望4月23日免费对外开放。届时,新馆也将成为体现南京历史文化的新的“红色地标”。

  南京曾三次向全国征集文物

  如果没有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文物之少,如果没有南京曾多次向全国轰轰烈烈地征集文物,市民李先生也许对安徽跑到南京征集渡江战役文物一事不以为然,“起码我不会上心,向你们媒体反映。”李先生说,“我开始怀疑南京有关方面征集渡江战役文物的效果。”

  市民李先生的忧心不无道理。位于挹江门的渡江胜利纪念馆内,史料实物确实少得可怜,实物大概三百多件,照片三四百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馆里的文物是1984年建馆以后,通过三个途径得来的:一是向参加过渡江战役的老同志征集,这也是南京第一次大规模向全国征集渡江战役的文物;二是从南京博物馆调拨;三是从军事博物馆调拨。

  至于第一次征集文物活动效果如何,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建馆时,我还未参加工作,所以不太了解。听说,效果还不错。”

  后两次规模较大的文物征集活动分别是在2007年和2008年。2007年4月22日,渡江战役文物征集启动仪式和文物捐献仪式在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内举行。南京的主流媒体都做了大篇幅的报道并登出征集文物热线电话,新华社还向全国发了通稿。

  “之后的几天,一些市民主动打电话联系工作人员,捐出家中保管多年的文物,也有老同志亲自将文物送到纪念馆。”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回忆说,但一段时间后,征集热线就没有再响起了。“这次征集到的文物并不多,也比较零碎,但作为那段特殊岁月的见证,已被妥善保管,将会在今年4月开放的新馆里展出。”

  第三次面向全国征集文物则在2008年11月。南京市文化局博物馆处韩英告诉记者,此次征集是博物馆协同南京市委宣传部共同搞的。博物馆在进行此项工作时,制定了较为细致的工作方案,如今也征集了不少,这些文物将会在新馆里与参观者见面。

  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仅这三次大的征集活动,其实,从2001年起,每年的4月,有关部门都会通过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向社会征集渡江战役的文物,但效果并不很明显。

  这位工作人员说,征集文物的最佳途径就是亲自上门寻找,可那时该馆只有馆长和一位在编的工作人员,既要管理纪念馆的日常工作,又要到处走访寻找,无论是物力上还是精力上都受到局限,力不从心。

  渡江文物征集牵动“李连长”们的神经

  虽然南京市有关部门年复一年地在征集渡江战役文物,且不时有声势浩大之举,但健在的渡江战役英雄们大多不知情,从而将文物捐献他乡。

  南京军区联勤部干休所刘凤银捐给安徽的是一架望远镜。刘老告诉记者,他从来都不知道南京方面征集过渡江战役文物。去年三四月份,合肥党史办来人,说要建一个大型的渡江战役纪念馆,让老同志想想家中是否有那时的东西。他就想到了这架已破旧的望远镜。这架望远镜跟随他多年,舍不得扔掉,孩子们都将它当做玩具玩了好多年。如今,捐给纪念馆,算是发挥它在和平年代的作用了。如今,许多老同志都没有保留住那个时代的物品,他们都没意识到,战争年代的物品在和平年代会有什么作用。如果早点宣传和征集,肯定会有很多实物的。

  给安徽方面捐献马褡和文件包的南京军区联勤部干休所伏斟同样不知情,“我在南京住了50多年,从没听说过南京征集过渡江战役文物,如果知道,怎么可能不捐给南京呢?”

  《渡江侦察记》中李连长的原型、渡江战役特等功臣,南京军区原情报部部长、工程兵副司令曹兴德将军告诉记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南京修建的挹江门渡江胜利纪念馆,他去过好几次。每次去过之后,都感到有点遗憾。总觉得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首先是地方较小,感觉上就是随便弄了几间房子而已。其次是相关文物太少。至于筹建挹江门纪念馆时有没有向老战士征集文物,他表示既没有接到相关通知,也没有从其他途径得知消息,所以并不知晓。曹将军认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参加过渡江战役的老人们还有很多,许多人还在工作岗位上,保留的物品也很多,如果这个时候有规模有组织地来征集相关纪念品的话,肯定会有许多。虽然馆小,但可以保存起来,将来扩建时拿出来就可以展出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渡江战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