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怀沙:“国学大师”是怎样出世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4日15:04  中国新闻周刊

  事出之后,学者们称其“无突出学术成就”,中国屈原研究学会的两位副会长更直言“文怀沙没有什么学术论文,所以在研究领域可以说没什么地位。”

  那么这位享名多年的“大师”又是如何名满天下的呢?

  本刊记者/杨时旸   

  近日,学者李辉在北京某媒体发文,质疑一直以来被称为“国学大师”的文怀沙存在年龄造假、文革时期入狱原因造假以及学术水准低下等三重问题。一时引起轩然大波。

  事后,文怀沙发出书面声明予以解释,但并未做出针对性回应。其“国学大师”的名号成为这次风波中的敏感词,也因这个意外事件开始动摇。

  文怀沙如何走上“大师”的神坛?在神坛之上,又有多少利益链条?这些“不为人知”因为这个风波而逐渐浮出水面。

  采访过程中,《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联系当事双方、文怀沙弟子,均未得到回应。

  从销声匿迹到媒体明星

  1986年10月,《上海每周广播电视报》上刊登了一条消息:我国已故著名文学家文怀沙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本期《作家与作品介绍》将播送他生前为电台吟诵和讲解《诗经》中的两首诗:《伯兮》(卫风)和《黍离》(王风)。文怀沙的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我们理解这两首诗将有所裨益。尤其文怀沙先生的古诗吟诵,用的是我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吟诵方法,对于广大古典诗词爱好者来说,是难得的一饱耳福的机会。

  这条有关文怀沙“已故”的消息最先被文的亲友看到,随后上海电台编辑部也得知消息出错。这个错误来源于电台一位名叫马学鸿的编辑,他偶然找到上世纪50年代文怀沙在广播电台讲解《诗经》的录音之后,萌生将录音再次搬进播音室的想法。得知文怀沙的出生年是1910年,且从50年代后,三十多年来没有文怀沙的消息,便认为此人已逝。由此发出了错误消息。

  但是,这个不经意的错误却使得文怀沙重新出现在媒体和公众的视线内。

  此事发生后,文怀沙致信编辑部请求不要责难相关人员,并以高姿态与当事编辑见面。不久,马学鸿以及电台文学部主任郭在精分别在报刊撰写文章《深情一往唱屈原》和《复活者》,文怀沙的老友峻青也在1988年撰写长文《沙翁复活记》。在文中,峻青陈述了电台出错的前后,以及文怀沙在旧中国击恶扬善、在文革中不屈抗争的故事。

  伴随电台节目及相关报道,被人遗忘许久的文怀沙在公众中“复活”了。此后,这段故事,每有媒体采访,文怀沙经常提及。

  而至此,在文怀沙公开的履历中,可查的“成就”来自1953年,文化部决定由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文怀沙等人组成“屈原研究小组”,并将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版发行。当年文在四人中年龄最小。同一时期,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中国古典文学讲座》四年。

  而在第一篇“打假”文《文怀沙的真实年龄及其他》中,李辉指出当时的历史事实是:“五十年代初,舒芜先生与文怀沙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共事,一同参与了整理出版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工作。据舒芜在《老吾老》(载《万象》2008年第10期)一文中回忆,当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的冯雪峰先生,安排编辑部同人各选一种古典名著自任整理,探索“以马列主义指导古典文学整理出版”,其主要工作是校注。……即便如此,文注《屈原集》问世后,随即受到过其他专家的批评,而“‘文先生一出手就这样砸了锅,随即调离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辉,《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历史文人传记作者,近年来他致力于现当代文学历史钩沉。在研究历史的学者中,他以注重史实资料和扎实的考据而受到业界的尊重。

  文怀沙“复活”之后,以研究楚辞专家的身份开始频繁为众多书籍或艺术展览题字,如1989年12月,为《文集书艺》题词;1990年,为《卓然画展》作前言……同时受聘担任西北大学“唐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名誉主席”以及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

  根据文怀沙个人网站的记载,在随后的90年代,文怀沙为各种书籍和纪念活动作序、题跋,多达30多种。除此之外,这些年间,并未发表任何有关《楚辞》的著作。

  那时,在为数不多的报道中,文怀沙尚未被称为“国学大师”,仍只是一位高寿的文化界老人。

  国学热引发“国学大师”

  近日,文怀沙遭受质疑的事件发生后,画家崔自默自愿承担为文怀沙“辩护”的任务。崔自默是著名画家范曾的弟子,而范曾曾称是文怀沙的弟子。文怀沙本人也多次对他人谈及此师承关系。崔自默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回忆,他1999年于范曾家中与文怀沙结识,从此开始交往,他记得,“国学热之后,文老才被称为国学大师,之前一直称呼楚辞专家。”

  “国学热”发生在2000年初,据媒体报道,在2001年的北京市人大会上,有代表提出“大力推进经典诵读工程”的提案,颇受各方关注和重视;在国家教育部2000年制订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有140篇之多,《论语》《孟子》《庄子》《荀子》《诗经》等选篇比过去有了明显增加。各地私人和高校设置的国学班风起云涌,直到2004年,孔子故里曲阜市官方举行新中国首次官方祭祀孔子大典,国学热一时达到高潮。

  伴随着国学热的升温,年事颇高的文怀沙凭借“近百岁高龄”的神奇,以及上世纪50年代出版《屈原九歌今译》以及在电台开设四年《中国古典文学讲座》的资历,和频繁出席各种活动的知名度,使“国学大师”的光环逐渐花落自身。

  “20年前文老在电视里也讲一些东西有一些镜头,但书法等等还不像现在这么出名,出镜率和报道率不像现在这么多。”崔自默对记者分析说,“我认识他以后,重大活动都会请老先生来,书名也请老先生来写。当然老先生岁数很重要,同样一句话,我说就不如文老说出来分量大,民众认为胡子多就是学问大的象征,民众有吹捧大师、锦上添花的习性。”

  作为“范曾弟子”“文怀沙徒孙”,崔自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其画室中人流不断,各界人士求其墨宝,对他的恭维和吹捧不绝于耳。崔自默一边为人留字一边指着宣纸说,“我有我的正事,我不关心老先生以前的事情。我感谢像文老这样给过我很多帮助的老先生。”

  众人对于文怀沙的吹捧伴随着国学热的升温而高涨。2002年8月,徐刚在《家庭》杂志发表《学富五车的文怀沙》文中将文称为“真正的诗人”,并称文怀沙“以90高龄南北奔行”——-此时文怀沙参与的活动已遍及中国和海外。

  2004年,在曲阜孔子祭祀大典的同年,文怀沙个人网站开通,由其弟子专门打理。网站首页,文怀沙长髯飘洒立于光芒万丈中,头条列出文怀沙获得“联合国杰出文化贡献奖”的新闻以及“学术成就管窥”。

  自此,文怀沙的“大师”形象经由网络再一次被更多大众得知。并逐步成为了今天的“国学大师”。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中国新闻周刊

更多关于 文怀沙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