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引人关注的全国两会于2009年3月3日在京拉开帷幕,本网特别推出“2009全国两会系列访谈”,邀请高端人物、热点代表委员等做客中国日报网直播间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3月4日下午5点,中国日报网联合新浪网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谈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社保体系建设。
【主持人】刚才谈到社保制度建设中的进展、挑战和面临的问题,您对明天温总理的报告有什么期待?特别是对于社保制度的安排,您有什么期待?
【郑功成】我想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社会保障一定占有比较特殊的位置。根据我们国家当前的形势,以及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以及城乡居民的呼声做出的一个综合判断。所以我想在明天的报告中,应该说社会保障是总理非常关注的,也是“两会”的代表委员非常关注的。这种关注的程度,要通过相关的政策措施来落实。
从最近中央政府不断出台的一些措施和发出的信号来看。一个可能要大幅度的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就意味着财政性的公共费用加大,我估计在2009年的预算中,对社会保障的调整会有进一步的上升。然后要加快制度建设的步伐,2009年最重要的《社会保险法》有可能通过。根据立法机关的计划,在今年10月份有可能首次审议《社会救助法》。这是任何国家中两部最重要的法律,一部今年有可能通过,一部今年要审议。所以我们可以期待,今年是社会保障制度走向定型、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年份,甚至是标志性的年份。
【主持人】您怎么解读前几天胡锦涛主席在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提出的,我们要大幅度的提高社保的支出,这几个字您怎么解读?
【郑功成】它主要是公共支出,我们要有更多的投入到社会保障里面来。比如说财政预算,投入到社会保障里面的比重会上升。包括投资,像4万亿投资里面,已经在中央政府的计划里,有很大的份额会投入到社会保障里。有相当一块是提高低收入的补贴,强化社会保险,保障性住房会有投入。
这样一句话,就给我们了一个信号,社会保障制度将来会成为人民生活可靠的安全网。这样一个制度建设步伐的加快,有可能进一步的解除人民生活的后顾之忧,增加安全预期。大家要有消费信心,对未来要有信心。
【主持人】但是我现在听到一些反对声音,有些专家在讲,我们的社保制度将来是不是可以持续,因为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是有这么多的人口,13亿人口的大国,这样大的覆盖面,将来是否可以持续?
【郑功成】这样的忧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可能是乐观派,忧虑可以理解。我们已经不是说要不要这个制度,而是必须要有这个制度,社会才能和谐,经济才能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制度。这个观点在我这里是非常清晰和明确的,我们必须要有坚强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国家才能继续的改革和保持它的持续发展。我觉得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形成了共识。
其次,我们考虑它是不是可持续的。我们国家是不是可持续的呢?世界各国在谈到社会保障制度是不是可持续的时候,主要是看养老保险。因为其他的制度,如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是当年享受到收支平衡的,没有听说造成财政的很大的负担。所以继续的、可持续的制度安排是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在发达国家确实出现过有时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情况。但我对我们国家的制度安排比较乐观,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制度设计里面,已经制定了两个预防性的措施。一个是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模式。个人帐户等于我个人已经为养老积累了一部分资金,当然就减轻了社会统筹基金的压力。这在所有西方国家是没有的,英国没有,德国没有,美国也没有。个人帐户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基金激增的压力,我相信以后会见效的。
我们2000年建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就是应对养老金支付高峰的取代基金,现在资产有5000多亿。通过我们的研究,如果循序渐进的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建设,30年内我们不会出现收不抵支的局面。也就是说30年后,老龄化顶峰时期,有可能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我们也计算过,如果说这5000亿的储备基金,再过30年变成4万亿到5万亿,所以那个基金是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来弥补到时候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负担的。我们有一个个人帐户,有应对养老基金。所以我们对我国的养老制度不要太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