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紧急追缴流入市场毒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6日00:27   CCTV每周质量报告

  正文

  根据犯罪嫌疑人交待的情况,五峰县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立即在全县范围内追查收缴已经流入市场的毒酒。

  同期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工商局副局长 陈思亦

  他加工的假酒是6500公斤,在他现场封存了有2900多公斤,流入市场的是3534公斤,我们目前已经封存的这个酒有1933公斤,销毁了1818.5公斤。这个其中老百姓已经饮用了有59公斤,目前还有我们查清还有9公斤还在追查之中。

  正文

  五峰县地处山区,老百姓有大量饮酒的习惯,由于散装白酒比较便宜,更是成为了很多百姓的首选。因此,有毒白酒致人死亡事件发生后,五峰县委、县政府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视、广播、手记短信等多种方式,向全县老百姓发布了这一信息。

  同期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胡清宁

  这次信息的发布,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手机信息平台,再就是我们发放宣传单,由我们的干部亲自带队发放到每一个农户,亲自上门入户,普及假酒的危害,要他们把这个假酒收回来,尽量减少损失。

  正文

  采花乡死者朱常会老人的儿子告诉我们,如果他得知家中的酒是毒酒的消息晚两个小时的话,还会出大事。他告诉我们,他家这次买了50多斤散装白酒,它父亲喝了1斤多就死了,而他当时并不知道这酒有问题,也不知道他父亲的死和这些酒有什么关系。为了感谢来帮忙处理丧事的亲戚朋友,他原打算用剩下的白酒来款待大家。

  同期 死者家属

  我这里出了这个事,我就喊这些周边这些(人),这一块的都来给我帮忙,帮忙都得喝酒,都得吃饭,我非得把这个酒拿出来给他们喝。

  记者:就是50多斤剩下的这些酒都给他们喝?

  我就非得拿出来给他们喝,我也不知道这个酒是毒酒

  记者:你请了多少人帮你忙?

  七八十人。

  记者:要不然晚上就喝这个酒了?

  那怎么都会喝这个酒

  正文

  据专家介绍,甲醇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属于有毒工业原料,常用于制造燃料,也是制造甲醛的一种原料。甲醇具有神经毒性,有明显的麻醉作用,特别对神经、视网膜有严重的危害。可导致暂时或永久性视力障碍和失明,而急性甲醇中毒可致人死亡。

  同期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胡小松

  如果一个人在一次喝进去纯的甲醇3到4克的话,就会非常明显的急性中毒,这个急性中毒是什么呢?首先是头疼,剧烈疼痛,然后是呕吐、痉挛、乏力等等这些症状。这还是不要命的,如果你到了4到6克这个期间,一次进去4到6克甲醇的话,很明显这个症状是失明,而且重复性失明,反复失明,很可能就是再也恢复不了,如果超过一次6克这个人基本上经过一段潜伏期,没有经过很好抢救的话,就马上死亡了。

  正文

  专家告诉我们,按照质监部门的检测结果来看,这次五峰毒酒事件中的假酒中甲醇的含量非常高,对人体的危害非常严重。

  同期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胡小松

  什么概念呢?大概测算一下,这个浓度一个人要喝三两酒的话一次,基本上就是死亡的剂量了,就是超过三两就是死亡的剂量了。超过一两半基本上就是失明的剂量。小于一两是肯定要头疼、呕吐,就是中毒症状。所以这个是危害非常大的。

  正文

  根据五峰县相关部门的统计,王长兵生产的毒酒多达6500多公斤,按照专家测算的结果,可以导致超过4万人死亡。

  记者在医院采访中了解到,19名住院中毒患者中大部分症状已经减轻、恢复较好的已经陆续出院,但是仍然有两名重症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而王长兵生产的甲醇含量严重超标的有毒白酒还有9公斤去向不明。

  那么,生产这些致命散装白酒的工业甲醇是从哪里来的呢?经过公安机关的调查,王长兵所用的甲醇是从与五峰县相邻的宜都市聚能日化经营部购买的。

  在这里记者注意到,这家日化经营部的经营范围只有甲醇和固体酒精两种,其中固体酒精也是甲醇冷却后的加工产品,也就是说这个经营部只卖甲醇,而不卖食用酒精。

  3月15日,王长兵正是从这里购进了3.74吨工业甲醇,而这些工业甲醇却成了他生产散装白酒的原料。

  同期 宜都市聚能日化经营部老板 杨永兵

  记者:那你大批量销售甲醇的时候,尤其像这种成吨销售的时候,你是否查验了对方的身份,和他危险化学品许可证还有营业执照。

  那个我们一般没有查验。

  记者:那对购买者有什么要求呢?

  购买者?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定要有什么要求。

  正文

  按规定,甲醇属于危险化学品,其生产、销售、运输等行为必须符合《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的要求。

  同期 湖北省宜都市安监局副局长 周平

  按照《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上面没有做明确的要求。只对剧毒的危险化学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要有记录,像剧毒危险化学品的话应该要求要有经营资格证,并且个人身份的相关证明,等提供相关资料出来给他进行销售。对甲醇这样的危险化学品没有明确的规定。

  记者:就没有要求,我能不能理解为甲醇这种东西还是任何人都是可以去购买的。

  应该是这样。

  正文

  据了解,按照《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包括氰化钾等剧毒危险品和甲醇等一般危险品,剧毒危险品的销售要求购买者提供危险化学品的经营资质等材料,而对于甲醇这样的一般危险品没有强制要求购买者提供相应的资质材料。因此王长兵能够轻而易举地买到大量甲醇,作为原料生产散装白酒,最终导致这次4人死亡,19人中毒的严重食品安全事件。

  调查中记者注意到,甲醇之所以会被用来作为原料制造假酒,主要是因为它的外观、性状等表面特征和食用酒精非常相似。

  记者出镜

  在我面前的这四个烧杯里面,分别放的是食用酒精、甲醇,正常的白酒和用甲醇勾兑的白酒,那么我们首先看,我们从它的外观上,颜色,还有性状上看不出来他们有什么区别,也没有办法分辨哪个是甲醇,哪个是正常的白酒。我们从气味上来看它略有不同,这一杯有非常明显的酒精刺激性的气味,也就是说有这个酒的芳香,这个是食用酒精,它可以作为原料来生产白酒。这一杯没有任何酒精的香味,它这里面甚至有一点点淡淡的臭味这个就是工业的甲醇,那么这次造假分子正是用这种液体来代替食用酒精来生产白酒的。这一杯也是明显酒的香味,但是它没有这个这么刺激,它是一个正常白酒,用纯粮食酿造的白酒。这一杯和这一杯的味道从气味上来讲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我们也没有办法去分辨他究竟是什么样的酒,但是实验人员告诉我们,这个就是用甲醇勾兑的白酒,也就是说我们单纯从它的外观、从它的颜色、从它的性状、从它的气味上很难分辨究竟哪个是正规的白酒,哪个是用甲醇勾兑出来的白酒。

  正文

  虽然甲醇和酒精在气味上略有不同,但是经过造假者加工之后,甲醇勾兑的白酒和真正白酒的气味已经难以分辨,因此消费者单凭感官和经验根本无法区分。

  记者在当地采访时,相关部门承认,在散装白酒的管理上存在漏洞,那么漏洞究竟在哪,应该如何堵住这些漏洞,不同的部门却有不同的看法。

  当地质监部门认为,王长兵用甲醇勾兑白酒的行为是在他酒水批发商店的仓库里进行的,而这种行为本身并不属于生产行为,因此不在他们的监管范围之内。

  而当地工商部门却认为,王长兵勾兑散装白酒是一种典型的生产加工行为,不属于流通领域,因此不在工商监管的范围之内。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散装白酒管理中存在的由于职责不清,导致监管缺失的现象在不少地方都存在。最近几年,违法使用工业甲醇生产白酒致人死亡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1998年山西朔州地区发生特大毒酒事件,不法分子用含有大量甲醇的工业酒精,甚至直接用甲醇制造成白酒出售,造成20多人中毒致死、数百人被送进医院抢救。六名造假者被判处死刑。

  2003年,云南玉溪市50余名农民喝过假酒后,有30多人中毒,其中4名患者因中毒过深死亡。经过调查他们喝的酒是用工业酒精勾兑出的假酒,其甲醇含量为普通酒的168倍。

  2004年,广州市发生两起因饮用甲醇超标的散装白酒引发的中毒事件,造成14人死亡、10人重伤的严重后果。

  据了解,2009年3月23日,湖北省五峰县甲醇白酒中毒事件发生后,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抢救中毒人员,确保不发生新的中毒病例;全力查缴假酒;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新的食品安全事件。

  宜昌市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市长担任指挥长的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市里相关领导连夜赶赴五峰县现场指挥。

  宜昌市和五峰县迅速启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三级响应,组织成立案件侦破、事故调查、信息发布、善后稳定、医疗救治、市场检查与可疑产品追查等六个工作组开展工作。

  指挥部组织动员相关职能部门,彻底清查、追缴假酒。实行县、乡、村、组整体联动,做到每一户、每一人,近期不销售、不购买、不饮用散装白酒。

  据当地政府介绍,由于信息发布及时,应急措施得力,假酒中毒事件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王长兵等3名涉嫌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刑事拘留。王长兵生产的6500多公斤假酒,绝大部分已经被收回或销毁,目前,还有9公斤没有被追回。事件发生后,宜昌市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了食品安全大检查,就地封存各地制售的所有散装白酒等待检验。

  主持人:截至目前,白酒中毒总共死亡4人,入院治疗的19人中仍有两名重症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 还有9公斤左右的有毒散装白酒去向不明。这次湖北五峰的假酒事件,是新的食品安全法审议通过后的第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再次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体制的漏洞,当地质监部门辩称这种勾兑行为严格地说并不是一种生产行为,因此不在他们的监管范围之内,而工商部门则认为这种行为并不是出现在他们职权范围内的流通领域,因此也不归他们管,那么这种在工厂之外、商店之外的造假行为究竟应该由谁来监管呢?如果类似的真空地带继续监管缺位,那么,我们不能不担心,类似的悲剧还会不会发生?我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靠谁来保障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 塑钢门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