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参加阅兵,就以为这些装备、表演都是军事秘密”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邓媛发自北京 越临近海,李杰的心情越发地雀跃起来。他一路快走着,追着风中“那点咸咸的味道”,等登上军舰,眼前一望无际时,他竟感到一点小小的眩晕。
“那天能见度不是很好,海上有轻雾。”十多年后,李杰回忆道。
1995年10月19日,他作为海军某研究部门的一名代表,亲临了在黄海海域举行的一场盛大阅兵礼。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海上阅兵式,也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装备最集中的海上阅兵活动”。李杰现在想起它,“还能感受到当时激动的心情”。
难忘旗语“祖国万岁”
他是和同事一起登上观看阅兵式的指挥舰的。“那军舰很长、很大,估摸有好几千吨重。”李杰站在军舰的左舷后部,最前方的嘉宾席位上,坐着时任中国军委主席的江泽民。他垫了垫脚,“还是看不到江主席,人太多了”。除了攒动的人头,李杰还能看到的就是顶上桅杆系着的国旗和军旗迎风招展。百米开外,似被一层轻纱笼罩着的海军装备则安静地候在海面上,排列整齐有序。
阅兵开始了!李杰看到疾驰而来的112“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威武雄壮,浪花就在它脚下大朵大朵地摒开。“我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这么壮观的场景。”等这艘舰艇开近了,身着上白下蓝制服的水兵前,一位旗语兵欢快地打出了一个令全场兴奋的旗语:“祖国万岁。”“哗啦”一下,李杰激动得心都快到嗓子眼了。
而之后,最令李杰难忘的场景是海、空装备的立体式表演。“海面上驶着舰艇,它们的外围,核潜艇、常规动力潜艇也嵌在水中同步前行,天空中还飞着水上飞机,就从我们面前掠过。那组画面非常美。”
“当时以为是军事秘密”
李杰印象最深刻的水上飞机是我国国产的第一代水上飞机——“水轰五”。“其实,当时阅兵举行的时间并非建军节或任何纪念节日。”李杰说,“建国以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海军很多装备购自国外。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的诸多装备才是自主研制的。因此,基于这一背景,我国举办了这场大型的阅兵式。而我,则有幸亲眼目睹了当时海上装备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表演。”
据李杰回忆,阅兵式共持续了四五十分钟。临到结束时,人群还聚集在指挥舰上,目光中都流露出一丝不舍。
但李杰和同事并没有相互交流观看的感受,尽管他们“激动的心情一直保持了很长时间”。“那时候,就以为这些装备、表演都是军事秘密。”李杰坦言,他告诉孩子,自己“去青岛出差几日”,而回京后也没对家人描述过一句关于阅兵的情形。
“哪像现在啊,外国记者到处都是。当时现场国内记者都很少的。”李杰笑道。
中国海军走向国际舞台
的确,从今溯往,中国海军建设60余载至今,四次阅兵式记录下不断开放的海军面貌。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海上阅兵是在1957年建军节时。那一天,海上阅兵是庆祝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的活动之一,《人民日报》对其的报道散落在各地欢庆建军节的各类庆祝中。只有解放军画报社记者的一张照片,留下了周恩来总理当时站立舰头,检阅海军部队的珍贵图像。
而在第二次、即1995年的阅兵礼举行的10年后,中国迎来第三次海上阅兵式——2005年中俄联合军演。10年光景,中国海上阅兵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是中国第一次开展的国际性海上阅兵,与中俄陆军军演交织在一起。
济南军区的一位年轻士官、某新型坦克一级驾驶员游建涛在阅兵前告诉《人民日报》记者:“我问为什么选我?师政委说,谁素质过硬,我们就选谁。本来自己还有些紧张,但在俄罗斯朋友的幽默、随和下,我就放松了。”这场“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获得了巨大成功。有外媒称,中国军队开始以更开放、自信的姿态告诉世界,这是一支真正的和平之师。
当下,第四次海上阅兵正在青岛轰轰烈烈地举行,李杰说,他现在最关注的是韩国技术最先进的“独岛”号两栖登陆舰。4月23日,他将和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阅兵式。而在这位军事研究专家眼中,海上阅兵现在已发挥着和以往完全不同的角色。“它已经成为展现国家海上实力、增进彼此间军事交流、加强各国民众友谊的重要方式。”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